论述城镇化背景下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路径

发表时间:2021/2/25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2期   作者:李明宇
[导读] 当前,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快,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也逐渐演变成为了当今时代发展的首要任务以及研究热点。

        李明宇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 166200
        摘要:当前,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快,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也逐渐演变成为了当今时代发展的首要任务以及研究热点。通过构建生态城市,可以进一步的调节区域内部经济的发展关系,同时让其内系统内部的不同模块处于一种协调的发展状态,能够进一步的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对此,本文主要就城镇化背景下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路径进行探究,解决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时期所存在的各类问题,从而提升整体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品质。
关键词:城镇化;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路径
引言: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较快,其会逐渐的暴露一些“大城市病”问题。农村人口会快速的融入到城市之中,城市的生态承载力不断的下滑,于生态压力的影响下,城市当中会出现水资源枯竭或者严重的交通堵塞等问题,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差异会比较大,人际关系及感情会逐渐的淡化。在这种状况下,必须要合理地开展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消除这些不稳定性的因素,完成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任务。
1分析城市生态承载力
        简单来说,生态承载力的存在就是用来限制区域内部的经济建设及发展条件,在时间、区域等多因素的限制条件下,该区域实际容纳峰值人口数量限制以及其经济的发展状况。城市这一系统的规格会比较大,其在供给人们所需的生活空间的同时,还要供给人们生活的各项物资。以人类活动的角度进行分析,环境的存在就是为了能够让人们更好地完成各类的活动任务,但是在实际状况上来分析,不管是城市的面积,还是城市内部的空间资源使用,都会存在着一定的限度。因此,在开展生态城市建设工作时期,相关的企业单位必须要以生态承载力为切入点,要让人类的活动都可以较好地处于该限制条件之中。举例来说,我国一些城市地区的水资源使用较为匮乏,城市当中所能够凸显出的人口承载力以及产业承载力的限度都会较为明显。一些城市内部的名胜古迹数量会比较多,所以,可以对其开发出大量的旅游资源,以此来吸引游客,提高该区域的经济水平。虽然,这种城市发展模式会给其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其受到生态承载力的影响,若城市旅游人口数量较多,超过了这一限制,那么就会引发较为严重的社会矛盾问题以及生态环境问题,长此下去就会阻碍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
2政设联合发展
        我国以往所推行的城市规划建设模式中,通常会采取从上到下的规划机制进行构建,其受到目标压力的影响,一些政府部门会为了能够提高自身的经济收益,完全忽视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及优势。城市居民在城市内部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是城市内部发展的基础支撑点,这部分居民会希望在该区域当中得到更为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及条件。所以,这就会引发政府发展目标以及人民群众需求无法切合的的问题,政府单方面规划的弊端性问题较为严峻,必须要让政府和社会群众保持良好的沟通状态,要以深度交流为为开展民主政治活动的主要条件。

目前,城市建设发展的部门和及系统数量会比较少,但是城市仍旧可以维持一种良好且有序的运转状态,这主要是因为城市内部的既定居民关系会起到一定的维护作用,因此在城镇化的发展背景下,必须要发挥出社会群众参与到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当中的作用及价值。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时期,要考虑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公众进行沟通,了解其诉求以及需要。大力开展城市居民的教育培训等工作,同时需要构建较为完善的居民对话机制。,让人们都可以了解到自己在城市规划建设当中所占据的地位。另外,还需要推行并下发和生态城市建设相关的法律制度。用法律制度来执行各项生态城市建设工作,使得政府和人民群众可以保持相互监督的状态。以社会契约为基准,让人民群众尽可能的参与到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之中,更好地保障自身的权益。
3城乡协调发展
        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时,应当把城市中心的构建当作核心内容,由城市中心的建设逐渐过渡到城市的外围建设区域,只有城市中心位置建设保持良好的构建状况,那么其城市才能够拥有较为显著的经济发展能力,同时还可以响应生态城市建设的诉求。所以,各个部门在开展生态城市构建工作时,必须要在城市的中心找到相应的突破点,促使人民群众都能够感受到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开展的价值及重要意义。需要根据现有区域内部的发展优势以及历史特色,全面推进生态文化的还原,改变现下部分农村地区“垃圾随便扔,脏水随便排”的乱象,给予农民良好的生活环境。
4转型做主线,科学定制城市发展目标
        有求必有供,生态城市概念出现的核心在于传统的粗放型城市开发模式所带来的大量弊端,其不仅仅导致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受到冲击,甚至还极为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地区经济建设受到破坏,严重偏离人们对于高质量生活的期待。现下,我国各个城市均在积极地寻求城市转型发展的崭新路径,而借由生态理念来指导城市规划则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环节,甚至可以说是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全面促进城市的工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全面增强城市的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度实现城市节能减排发展显得极具重要性。在对城市架构进行优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将分类指导思想作为核心,通过对产业结构的优化细分来深度强化现下我国城市地区的生态建设。
结语:综上所述,在城镇化发展速度飞快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大力开展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建设工作,以此来更好地响应并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各项根本诉求。要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导向性的原则,以党和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开展生态城市的建设工作,让人和自然可以始终维持一种和谐共处的发展关系,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以此来更好地实现中国伟大的复兴梦。
参考文献:
[1]智慧城市理念下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 宋世杰.  职业技术教育. 2016(32)
[2]高职院校服务乡村外观规划路径探析[J]. 王桃红,李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8)
[3]我国高教园区公共空间建设的现状及路径探析[J]. 陆向华.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4)
[4]宁波古寺院保护路径探析[J]. 韩昕彤,余涵馨,陶楚冰,高原.  城市住宅. 2020(09)
[5]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 宿金成,陈兰,郑大宇.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4(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