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期   作者:邓春花
[导读] [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
        邓春花
        中山市中医院,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分别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8周、12周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具有理想应用效果。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生活能力;护理效果
        世卫组织统计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于世界前列,而且低龄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脑卒中对患者最突出的影响是造成偏瘫或其他功能障碍,经过治疗后存活的患者有许多都存在不同程度后遗症,其中偏瘫是最常见的一种。偏瘫使得患者失去独立生活能力,给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一些患者也会因此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偏瘫给脑卒中患者带来的影响往往是终身的,但临床研究表明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减轻残疾程度[1]。早期康复护理是现代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其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仍在持续研究中,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开展研究,现将试验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9年6月-2020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在脑卒中后出现肢体偏瘫,同时符合以下纳入、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知情同意并签署协议书;②病程>6个月;③病情稳定,生命体征无异常;④依从性良好,有康复意愿。(2)排除标准:①脑卒中外其他原因导致的肢体偏瘫;②脑卒中后出现其他严重后遗症;③合并精神疾病或有痴呆史。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5-77岁,平均(60.20±6.91)岁,脑卒中类型:脑梗死20例,脑出血10例,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6-79岁,平均(61.93±7.23)岁,脑卒中类型:脑梗死18例,脑出血1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包括保护脑细胞、营养神经、调整血压等,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日常生活如进食、穿衣、如厕等由家属或护士辅助完成。观察组则开展早期康复护理,主要内容:(1)在实施康复护理前,由康复医生和护士对患者功能状态进行评估,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家属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暗示教育,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恢复生活能力的重要性,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依从性。(2)早期卧床训练:在患者卧床期间,应当适当开展床上训练,坚持对瘫痪一侧肢体进行穴位按摩,上肢取穴:极泉、尺泽、肩髃、合谷等;下肢取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穴位拍打棒循瘫痪肢体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3次,每次20分钟。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卧位,通过科学的被动训练增强肢体肌力。协助患者进行自主翻身训练,患侧、健侧及平卧位交替进行,注意观察受压皮肤情况。(3)运动训练:借助器械辅助完成运动训练,采用平衡球帮助患者逐渐掌握站立和坐位平衡姿势,训练时患者取仰卧位,将平衡球放置在足下和膝下,帮助患者向下压脚,进行膝关节屈伸运动。(4)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和协助患者自主洗脸、穿衣、吃饭、行走、如厕,耐心为患者演示并鼓励患者独立完成,以上精细动作训练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每次训练时间根据患者耐受情况确定,建议在20-30min之间,每天2次。
        1.3  观察指标  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总分100分,评分越高则自理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数据录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中,组间进行t与X2的检验,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康复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已成为现代社会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常见脑血管疾病,本病的发病原因众多,一旦发生往往病情发展迅速,而且容易出现各种后遗症。偏瘫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约有70%以上的患者会在发病后丧失生活能力,无论对患者家庭还是全社会都是沉重打击[2]。目前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脑卒中后开展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恢复部分或全部功能,而且越早干预效果越好。然而受患者经济条件、认知有限等诸多限制因素的影响,临床中有许多患者因错过了黄金康复时机而出现功能障碍加重的情况[3]。在传统观念中,无论是患者还是患者家属,普遍认为脑卒中后偏瘫是必然结果,应当承受和面对这样的结果,这也导致许多患者对功能康复失去信心。虽然康复护理已经逐渐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但是对早期康复护理的推广仍然存在一定难度,出于对患者安全、护理人员不足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早期康复护理的广泛开展条件不足,这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4-5]。
        考虑到我国的脑卒中康复护理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开展此次研究,运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干预,以观察此方法对患者功能改善的影响。本研究结合国内现状,对符合条件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干预,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两组分别采取不同的康复护理方法,结果显示,观察组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后,Barthel指数评分较护理前明显提高,而且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临床开展康复护理的目的,在于预防和减少继发性障碍,减轻身体残疾,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当注意把握康复护理时机,重视早期干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尽早开展康复护理指导,帮助患者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减轻残疾程度,从而早日回归正常生活[6]。作为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严格按照要求的内容与方式进行训练,由被动运动转变为主动运动,加强自我锻炼,坚持不懈地完成康复训练目标[7]。
        综上,对脑卒中偏瘫应当尽早开展康复护理,帮助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早期康复护理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值得继续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春英.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6):207-208.
[2]胡兆君,张婧,柴园.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01):28-30.
[3]孙秀艳,蔡春琴.早期系统康复护理对重症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H反射、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3):1932-1934.
[4]鲍海琴,万丽.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17):1925-1928.
[5]郭淑红,闫贵国,段晓华.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16):1852-1856.
[6]杨金华,孙转妮,杨香丽,等.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疗效、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5):2294-2296.
[7]曾欣.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活动功能、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02):32-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