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应用于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价值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期   作者:丁宁
[导读] 目的:白内障围术期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探讨其应用价值。
        丁宁
        淄博亮睛医院有限公司桓台亮睛医院 山东省淄博市256400
        【摘要】目的:白内障围术期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有258例,均是我院接受治疗的白内障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根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进行分组,129例常规组和129例心理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后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不良心理症状变化。结果:两组不良心理症状评分相比,包括抑郁、强迫、恐惧、焦虑等,心理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白内障患者接受治疗的围术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和心理压力,利于手术治疗顺利,值得推广。
        【关键词】白内障;心理护理;围术期;应用价值
        白内障是临床眼科较为常见的中老年疾病,视野模糊、怕光等是该疾病主要表现症状,手术治疗是降低患者致盲的主要手段,能够帮助患者复明,提高生活质量,但其本质是创伤性治疗,会给患者带来较重的不良情绪,需要加强对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1-2]。本文就心理护理应用于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详细内容包含以下方面。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有258例,均是我院接受治疗的白内障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根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进行分组。258例男女分配占比为56.98%(147/258)和43.02%(111/258),患者年龄范围45-78岁,平均年龄为(53.31±3.77)岁;病程4个月~21个月,平均病程(14.37±1.36)个月。基本资料无异(P>0.05)。
1.2 方法   
        常规组129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护理内容主要有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心电图、超声等,术后要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叮嘱患者按时服药。
        心理组129例患者围术期接受心理干预,干预内容包含以下方面:1.入院时,为患者及家属发放医院简介表,同时安排专业护理人员陪同患者及家属熟悉医院、病房环境,将此次治疗方案、主要人员、此次手术的优势等告知患者,解决患者疑惑心理,消除患者顾虑。2.手术前,积极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组织进行呼吸训练、晨操或冥想训练等,转移患者疾病注意力,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术前1d为患者展示成功案例,并将此次治疗同以往的进步之处进行讲解,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3.术中,充分尊重患者,予以患者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肢体按摩,术中注意保暖,维护患者体温,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4.术后,可将手术恢复指标转归的意义告知患者,缓解其焦虑情绪,将相关注意恢复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用手揉眼,手部要保持干净整洁,眼部要按照医嘱滴药,日常可以缓慢走动,叮嘱患者根据天气穿衣,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1.3观察指标
    应用不良心理症状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不良情绪,包括抑郁、强迫、恐惧、焦虑等,分为0-4分,分数越低,表明患者心理症状越轻。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采用SPSS23.0展开整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表示为(±s),检验结果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护理干预方法对患者心理症状的影响
        两组不良心理症状评分相比,包括抑郁、强迫、恐惧、焦虑等,心理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而白内障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其会导致患者眼睛光学质量下降,随着年纪的增长,易引发眼盲,对患者的老年生活影响较大[3]。手术治疗方法固然能够帮助患者复明,但其毕竟是创伤性治疗,患者不免有较重的心理负担,若护理干预不及时,会影响手术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心理护理应用于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价值,研究结果表示,同常规组相比,心理组抑郁、强迫、恐惧、焦虑等不良症状评分均较低(p<0.05),提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能够提高患者围术期治疗舒适性,对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以往的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多是对症处理,并未从患者的心理角度出发,忽视患者的心理状态,易导致围术期心理、生理波动大,会增加手术风险。而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贯穿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术前,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观察其心理状态,针对性的予以心理干预,确保患者能够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是保证手术顺利开展的前提;术中充分尊重患者,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做好保暖、语言支持等心理干预措施,能够保证手术治疗顺利;术后积极开导患者,将恢复指标转归的意义告知患者,缓解其康复焦虑情绪,将注意事项告知,规范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4]。
  综上所述,在白内障患者接受治疗的围术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和心理压力,利于手术治疗顺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欣, 张艳, 张金陆. 强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探讨[J]. 当代护士(综合版), 2020, 027(001):126-128.
[2]郭春霞, 黄萃影, 邓朝生. 干预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学, 2020, 26(10):176-178.
[3]唐小艳, 黄丁兰, 陈金梅. 心理支持护理干预在白内障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实施效果[J]. 黑龙江医学, 2019, 43(02):91-92.
[4]顾俊华. 心理护理应用于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价值探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8,16(9):85-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