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发表时间:2021/2/22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4月   作者:孙文
[导读]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学生的创造能力高低影响着美术教学的质量。陶行知教育理论强调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将陶行知教育理论融合在美术教学中值得教师研究探索。

湖北省宣恩县椒园镇龙井小学      孙文     445501

摘要: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学生的创造能力高低影响着美术教学的质量。陶行知教育理论强调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将陶行知教育理论融合在美术教学中值得教师研究探索。本文从四个角度出发,以引导创造思维、激发创造欲望、大胆发挥想象、教师加强指导来促使美术教学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理论;小学美术;创造力;培养途径
        引言:众所周知,陶行知先生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其在创造性思维指导下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无疑是一个有效的指导方法,对于教学效果将会产生积极影响。笔者认为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开展教学实践:
        一、意识引导,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美术是一门内容抽象的学科,学习相关知识必须建立在美术思维之上,从而形成明确的认识,掌握相关方法和技巧。创造力没有具体的标准和界限,美术教学中的“教”与“学”都是一次创造活动,具体的区分就是创造力高与低的问题。培养创造力,必须引导学生形成开放性思维,善于发现美术内容中包含的关键信息和切入角度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所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美术课程,从概念、形式、内容等方面产生正确的意识,美术包括绘画却又不等同于绘画,对这一容易引起混淆的概念作出区分,促使学生以开放的眼光和思维开展学习而且,每一个美术作品中都包含着创作者的意识活动,每幅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根据欣赏者不同的角度,又为作品注入了不同的创造性价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和学习美术作品及其内涵意义,培养其美术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奠定创造力发展的基础。
        二、兴趣引领,激发学生创造欲望
        小学生对各个课程的学习,兴趣起着关键性作用。陶行知先生提出:“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 就肯用全副精神做事情, 所以‘学’和‘乐’不可分离。”因此,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在兴趣引领下,产生创作欲望[1]。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教材中静态的美术知识形象化呈现,融合图片、视频、音乐、文字等内容,创设出美术情境,吸引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以丰富的内容促使他们产生求知欲望,通过深入的学习和了解,进一步激发出创造欲望。例如,“小鸟的家”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开展。教师播放视频,组织学生聆听鸟类的叫声,观看视频中不同种类的鸟类形态,创设出鸟语花香,百鸟争鸣的情境,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提出问题:这些鸟儿生活着哪里呢(鸟巢)?教师呈现提前准备的鸟巢图片,要求学生利用常见的线条和形状概括鸟巢的形态。


这个过程充分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在创设的情境中引领他们产生思考,对“小鸟的家”产生认识,为创作提供了思路,激发其创造欲望。
        三、发挥想象,提供广阔创造空间
        美术与想象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想象力也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途径。陶行知先生提倡“解放儿童的头脑”,运用到美术教学之中就是将学生的头脑从传统、浅显、片面的认识中解放出来,使得他们主动思考,善于想象、敢于创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予学生充足的机会发挥其想象力[2]。小学生具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正确的引导他们将想象力运用到美术知识学习和创作之中,为其创造提供广阔的空间,实现美术学习和想象力发挥的双向促进作用,即通过美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通过想象力培养创造力。例如,“脚印的联想”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基础内容后,设置“脚印魔术”环节,提供一个基础的脚印图片,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个脚印像什么?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将其添画为新的形象。这个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需要充分发挥其自身想象力完成创作。
        四、加强指导,强化学生创造力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引导者的作用,培养学生创造力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到成型阶段,都需要教师的强化指导。陶行知先生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有效实现这一理念,必须通过师生的密切配合来完成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引导学生模仿创作,立足于现实物品,运用创造力赋予其不同的呈现形态[3]。另外,可以在原本的图片上进行二次创作,添加不同的内容、线条、颜色等,产生一幅新的美术作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学生的充分配合,使得创造力得到良好的培养条件,在长期的训练中,学生的创造力逐渐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使得美术教学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明确创造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切实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为其美术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夏静.贴近生活,创造思维——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生美术创造力培养中的应用[J].艺术评鉴,2020,21:158-160.
[2]戴晴.做美术教学之“文章”焕学生创造之“活力”——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有感[J].考试周刊,2019,18:164.
[3]于璐.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0,93:143-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