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高秀
[导读] 伴随社会发展逐渐加快,学生家长面临的工作压力逐渐增加,高中生面临的学习压力也在逐渐增加,为确保高中生健康成长,教师需在实际教学当中对心理健康方面内容加以积极渗透,这对高中生的学习以及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旨在对高中时期语文教学当中心理健康方面教育具体渗透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为实际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高秀    瑞安市第四中学  325200
【摘要】伴随社会发展逐渐加快,学生家长面临的工作压力逐渐增加,高中生面临的学习压力也在逐渐增加,为确保高中生健康成长,教师需在实际教学当中对心理健康方面内容加以积极渗透,这对高中生的学习以及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旨在对高中时期语文教学当中心理健康方面教育具体渗透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为实际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45-01

        前言
        在高中教学期间,多数课程资源早已涵盖心理健康有关内容,这为在语文教学当中对心理健康方面教育加以渗透奠定了一个坚实基础。为确保高中生健康成长,语文教师需在实际教学当中引导高中生构建正确三观,着重培养其健全人格。借助语文教学,促使高中生对语文课文当中包含的崇高思想以及深刻内涵加以领悟,促使高中生健康成长。为此,对高中时期语文教学当中心理健康方面教育具体渗透策略展开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明确心理教育具体渗透目标
        站在宏观角度来看,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师需把办学理念当作依据,对学校心理教育整体发展规划进行推行,把心理教育当作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心理教育的整体渗透基调进行明确,进而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对心理教育加以渗透奠定基础。站在微观角度来看,心理教育和语文教育应当具有稳定性以及和谐性,二者并不冲突,也不抵触,可以保证语文教学顺利开展。比如,开展《兰亭集序》教学期间,语文教师可把“通过阅读,对王羲之的思想感情进行学习以及领悟”当作教学目标,这样能够给高中生的心理状态带来积极影响,促使高中生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念,并且在王羲之的思想情感的驱动之下,反对不务实际以及思想虚无。这样一来,可以帮助高中生对自身心理状态加以有效调整,进而在语文教学当中对心理教育加以有效渗透。
        二、创新心理教育具体渗透形式
        教学期间,语文教师需在新课改这一基础之上,把实际学情当作依据对教学方法加以创新,通过不同途径对心理教育加以渗透。比如,开展“交流表达——人性的光辉,写人需突显个性”教学期间,语文教师可对议题教学方法加以运用,事先为高中生准备相应的讨论素材,促使高中生在讨论当中树立起四个自信,也就是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以及道路自信,促使高中生从内心深处出发,对“两个维护”加以落实,促使高中生健康发展,在民族自豪与爱国意识驱动之下积极学习进取,努力学习。



        三、对教材资源加以充分利用
        语文教师若想在课堂教学当中培养高中生正确三观,需培养高中生的责任心以及健全人格。为此,教学期间,语文教师需对课文当中包含的人物形象加以充分利用,对课文内容加以讲解。例如,为培养高中生敢于直面挫折,敢于接受失败这种豁达心理,语文教师开展《沁园春•长沙》教学期间,需为高中生详细描述一下湘江深秋时节的美丽壮观景色,作者抒发了革命青年对于国家命运的无限感慨以及把天下当作己任,励志对旧中国进行改造的豪情壮志。若想成功,必须具备坚强意志力,敢于直面挫折以及失败,并且敢于斗争,绝不低头。同时,为对高中生心理状态加以了解,语文教师可为高中生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如把“来自心灵的声音”当作主题,让高中生借助文字叙述对自身真实想法加以表达,语文教师通过高中生的作文,可以对其心理问题加以了解,及时帮助高中生解决心理问题,引导其构建强烈责任感,培养其明辨是非这一能力。
        四、引导高中生进行反思学习
        阅读是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对他人经验进行学习,阅读可以为高中生提供广阔知识空间,并且促使其对不同的人生感受加以体会。反思学习属于一种重要学习方法。阅读教学期间,语文教师需不断在教学当中进行反思,同时引导高中生进行学习反思。站在教师角度来看,教师若想实现专业发展需要进行教学反思。语文教师需对自身教学期间一些不足之处加以总结,尤其是是否在课堂教学当中仅重视知识传递,忽视心理健康方面教育。语文教师需抓住课堂教学当中的所有有利以及积极因素,对高中生实施心理健康方面教育。站在学生角度而言,高中生学习反思通常停留于学习方法以及内容之上,只要少数高中生结合自己心理原因对学习效果加以分析。为此,若想对心理健康方面教育加以落实,语文教师需不断对教学方式加以总结以及完善,积极寻找一些有利条件,促使高中生心理素质不断提高。例如,《敬畏生命》当中写道:被你踩在脚下的蚂蚁在那里挣扎,甲虫在那里艰难地爬行。高中生很少注意到一些细微事情,难以感同身受。在文章当中,作者之所以描写这些细节,主要目的就是让读者对万物生命的意义加以感受,进而敬畏生命以及敬畏自然。当高中生进行阅读以后,可以自我总结以及反思,养成正确的生命观念,促使高中生实现健康发展。
        结论
        综上可知,在高中时期的语文教学当中对心理健康方面教育内容加以渗透,有助于突出高中生具有的主体地位,对其语文方面核心素养加以有效培养。为此,教学期间,语文教师需明确心理教育具体渗透目标,创新心理教育具体渗透形式,对教材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同时引导高中生进行反思学习,进而促使高中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促使其实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罗静.在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中如何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172.
[2]蔡正学.基于心性品德涵养的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的行动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8(06):80-103.
[3]李玉军.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动研究[J].科技视界,2015(09):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