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探讨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谈飞鹏 文朝娅
[导读] 数学课前预习是数学学习的关键一环,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成绩,也能为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打下基础。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任课教师的首要研究任务。本文将围绕数学课程的学科特点,分析讨论培养课前预习习惯的有效措施,以期打开小学数学教学新局面。

谈飞鹏  文朝娅    重庆市南川区兴隆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数学课前预习是数学学习的关键一环,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成绩,也能为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打下基础。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任课教师的首要研究任务。本文将围绕数学课程的学科特点,分析讨论培养课前预习习惯的有效措施,以期打开小学数学教学新局面。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61-01

        引言
        现下,小学数学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并未在学习中得到实质性发展,也没有对数学课程形成正确的认知,而造成此种问题的本质原因,一部分来自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自控力较差,当课堂学习变得索然无味时,就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另一部分来自于任课教师的授课理念比较滞后,构建的教学模式仅服务于提升成绩,课堂教学看似有效,但实际上却没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探究欲望,除此之外,教师并不明确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故而在教学中也没有渗透此种理念,致使学生只能单纯地背诵记忆。任课教师若想打破教学僵局,就要在以上方面入手,找到问题所在,并推陈出新使学生收获不同学习感悟,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将重点放在课前预习上,通过使学生感受到预习乐趣,以此为契机培养其课前预习习惯,同时定期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检验,使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养成课前预习习惯,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一、转变原有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预习乐趣
        摒弃根深蒂固的教学方法,对原有数学授课结构进行转变与革新,使小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真正的主人,是培养其课前预习习惯的重要前提。鉴于小学生的心智思维发展仍处于萌芽阶段,认知能力也较为薄弱,在此情况下,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任课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进行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及主动思考,由此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并为培养课前预习习惯打下基础。就目前情况而言,小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通常都是在教师或家长的监督下完成的,而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中,既不能将预习效果发挥到最大化,也不能形成课前预习习惯,针对此种情况,任课教师需要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与分析,使其能够真正的有所收获,激励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并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掌握深层次内容。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独立学习,能使学生感受到预习乐趣,并能产生学习动力,全面提升自身能力,也能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数学老师要对小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进行及时检验
        针对小学生的数学课前预习效果进行检验,是提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捷径之一,也是掌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主要办法。到目前为止,仍有大部分小学生并没有认识到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对待课前预习环节敷衍了事,所进行的课前预习,也只是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长此以往,小学生就会对数学课前预习产生抵触心理,甚至不愿再进行数学课前预习。针对此种情况,任课教师应在数学课堂讲解过程中,结合相关的课程内容,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进行检验考核,以此掌握学生的预习实情,进而开展针对性指导,使其正视数学课前预习,并引导学生锻炼边读边想的思维能力,达到更好的预习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混合运算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借助大量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正确率来检验其预习效果,而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课前预习习惯。
        三、数学老师和小学生之间需要建立一种和谐相处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师作为数学课堂的指引者,其思维逻辑与行为习惯都将给学生带来很大影响,鉴于此,在课堂讲解中,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激励学生进行数学课前预习,对问题展开深度探究,使学生不断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只有搭建彼此尊重、和谐相处的关系,才能使小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爱护,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继而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课前预习。总而言之,任课教师应采取妥当的教学办法,引导学生进行有质量的数学课前学习,同时需要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进学生群体中,使教师的职业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时,教师应秉承客观公开的原则,巧妙运用教学评价,激励学生改掉自身不足认真预习,除此之外,教师应布置明确合理的预习目标,设置趣味性预习任务,使学生进行高质量的数学课前预习。
        四、结束语
        综合所述,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是数学学习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起点,培养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鉴于此,在课堂讲解中,数学教师应合理地设置预习任务及目标,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及时检验,并构建和谐有爱的师生关系,使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养成预习习惯,使数学学习能力获得实质性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庆艳.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探讨[J].小学生(下旬刊),2020 (12):69.
[2]周楠.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J].当代家庭教育,2020(10):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