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及解决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李晓华
[导读] 在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需求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将情境和问题融合在一起,利用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分析、探索,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并通过思考和分析找到问题的答案。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及解决策略探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李晓华    成都市彭州市天府路小学
【摘要】在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需求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将情境和问题融合在一起,利用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分析、探索,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并通过思考和分析找到问题的答案。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及解决策略探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62-01

        引言
        从数学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并没有取得理想化的教学成果。由于此阶段的学生尚处于知识积累期,很多的教师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反而忽视教学的有效性,这就难以帮助小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自然不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因此,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借助这些趣味化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主动的思考,探究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小学生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
        (一)教师对问题情境内涵的解读存在偏差
        作为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一部分,一些教师创造了大量教学情景,其中一些情景是有问题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尽快进入一个状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创造问题情境的目的是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考,感知新知,获取新识,同时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在导入活动中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很难实现这一目的的,甚至部分问题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教学内容,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问题情境创设流于形式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发达,但是,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立足数学学科的特点,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一些教师仍然受到知识为本教育思想的影响,机械灌输知识,很少联系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除非是在组织公开课。针对特定课创设的问题情境,是难以实现问题情境创设价值的。
        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合理利用问题情境的措施方法
        (一)鼓励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过程
        小学生必须以有效问题为指导,并能够相互合作和加强。必须采用适当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明确造成问题的根本作用,并为学生提供发展个人学习能力的机会。小学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一般和应用质量,学生必须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对实际应用所需的数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为了确保在方案的所有阶段成功地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应把合作互动纳入造成问题的情况。


由于学生的自律和管理能力在课堂上非常有限,教师必须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既要让学生欣赏课堂学习的快乐,又要帮助学生在d阶段获得新的知识无论是在产生问题的情况下,还是在探索实践的分析阶段,都可以将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区分开来。
        (二)数学问题有效化
        在小学阶段,运用问题情境组织教学,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及任务,才能够设计出有效的问题。所以,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就需要教师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来创设情境。同时,对于选择的问题,还需要重视问题的典型性,这样才能够发挥问题情境创设的价值,才能够带给学生思维上的启迪。例如,在《克和千克》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是帮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重量单位。所以,为了帮助小学生理解“克”和“千克”这两个单位概念,教师可以让小学生结合生活常识,思考一克有多重?一千克有多重?这就会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会积极的列举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重量,这样可以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
        (三)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是一门密切联系生活的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发展相对缓慢,在理解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的时候,存在诸多的问题。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根据教学需要,选择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常见的数学现象,将此作为创设问题情境的材料,使学生在迁移经验的过程中,展开对生活问题的分析和探究,真正地进入数学问题情境,借由问题情境,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获取数学学习乐趣,为今后自主地学习数学打下坚实基础。
        (四)按照学生的喜好建立学习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过去传统的教学形式,教育的重心偏向于教师,教师总是按照自身的想法进行授课,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们的感受。对于学生来讲,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当中所使用的方法并不适合学生这个群体,类似于广撒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利用情境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时,所创设的情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喜好,按照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以此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上,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这样可以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帮助小学生实现数学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之时,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创设趣味化的问题情境,激活小学生的兴趣,促使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研究中,以此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翠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 2019(67):105.
[2]吴阳利.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 2019(38):174.
[3]程秋焕.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讨[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4):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