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教学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陈柳清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他们对数学学习往往有着强烈的抵触心理,并不能较好地配合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这样就会致使整个教学活动难以顺利展开。基于此,以下对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陈柳清     广西梧州市倒水中心小学  5430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他们对数学学习往往有着强烈的抵触心理,并不能较好地配合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这样就会致使整个教学活动难以顺利展开。基于此,以下对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教学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66-01

        引言
        小学高年级正是学生小升初的关键时期,此时培养学生良好自主学习能力,对其初中数学学习有着极为直接的影响。因此,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端正教学态度,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习惯,为其更好地适应更有难度的数学学习夯实基础。
        一、突出学生课堂地位
        众所周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人员,其主体地位应时刻被凸显出来,这样才能够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得以健康快乐成长。然而以往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身总是过多占用教学时间,致使他们的话语权被剥夺,这无异于影响其学习效率和质量。所以,伴随着新课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必须要时刻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要将课堂交到学生手中,使他们成为教学的中心人物,也要赋予他们独立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这样才能够满足他们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也可以让其从课堂活动中收获知识且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本身数学知识点难度系数就比较高,倘若学生没有说话的权利,只会使其问题越积越多且影响身心健康发展,故而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策略。例如,在学习《找规律》一节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讨与研究,并赋予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过多地去干扰他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能够掌握数学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规律,这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记忆,还有助于提高其数学成绩,为其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当然,教学中教师也要在一个恰当的时间内给予指点和帮助,这有助于推动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进而全面提升高年级数学教学质量,让每一个学生综合成绩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
        二、生活化教学,提高运用能力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是无处不在的,同时数学也是人们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工具。例如,在买东西时,商品打七折之后价钱是多少,或者是这个月家中用了多少电或是水,用了多少电费、水费,这都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表现。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教学概念的灌输,然后让学生再通过练习题的方式进行复习是远远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的,更多时候,教师教学的目的在于服务于学生们的生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结合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让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例如,在《时、分、秒》这一章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就可以充分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其教学,拉近学生与数学距离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旁,使得数学教学能够更好地开展。首先,数学教师在课上教学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教室中的钟表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钟表以及“时、分、秒”。在此之后,数学教师还可以充分地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教学。如让学生在家中定好自己的起床闹钟,或者是让学生计算上学和放学之间相隔了多长时间,分别是多少小时、多少分钟。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其进行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数学,了解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案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通过导学案,对数学学习的目标与重点会了解得更清楚。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完成这一学习目标,学生会主动去搜集资料,并通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适时调整学习进度,去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并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客观评价自己的自主学习成果。我在《确定位置》的教学中,给学生设计了如下导学案:第一,学习目标:①在具体环境中找出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准确说出某一事物所在的具体位置;学会用“数对”方式在方格纸上确定定位;②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促进学生数学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③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或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第二,学习重点:学会使用“数对”确定位置,并掌握正确的“数对”标识方法;第三,学习过程:①总结本课具体的学习内容;②用什么表示位置;③独立完成课后习题1;④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学生根据这些教学目标及重点进行自主学习,总结出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并通过课堂学习寻求答案,最终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完成本课的自主学习。
        结束语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更是小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可以说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不仅仅是在学习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而学习数学的目的就在于学会解决日常生活遇到的很多实际问题的必知、必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谭景明.浅谈优化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21): 99.
[2]俞锡彬.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 2020(12):41-42.
[3]农朝伟.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创新研究[J].读写算,2018 (36):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