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石仁德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   作者:石仁德 焦国嵩 马立科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迅速,以环境风险应急监控、预警和决策支持为主线,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遥感、5G、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端应用和环境监测等技术,通过“天地一体化”构建多维时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打造上下贯通、数据共享、技术领先的环境应急监测的信息化决策支持平台,形成有石化企业特色的智慧型环境应急监测体系,逐步实现环境突发事件监测、环境突发事件处置、应急资源可视化
        山东省青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迅速,以环境风险应急监控、预警和决策支持为主线,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遥感、5G、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端应用和环境监测等技术,通过“天地一体化”构建多维时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打造上下贯通、数据共享、技术领先的环境应急监测的信息化决策支持平台,形成有石化企业特色的智慧型环境应急监测体系,逐步实现环境突发事件监测、环境突发事件处置、应急资源可视化、环境风险预警、指挥决策依据可靠。
        关键词:环境监测;物联网技术;应用
        引言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环境智能监测系统逐步向集成化方向发展,能够使室内家具与设备有机结合。智能控制系统和网络家庭系统在环境智能监测中的进一步应用必须引起重视。通过物联网环境智能监测系统,可以提供更舒适的生活场所,为日常智能住宅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物联网环境智能监测系统具有兼容性好、布线合理等诸多优点。
        1物联网技术与环境监测
        (1)简述物联网的含义。当前物联网技术主要指的是通过对相关的信息传感设备和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例如: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射频识别技术以及传感器等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然后对需要监控的物体进行实时的监测,从而使得人们能够更好的对物品进行识别和管理。也就是说,当前物联网技术的使用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并通过应用传统系统将人们的日常生活互联网进行有效的连接,从而更好地实现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智能化,能够提高人们日常工作的效率,人们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也能够更好的进行数据资源共享。当前人们日常生活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大的范围:第一,感知层;第二,网络层;第三,应用层。其中在物联网的系统中,感知层也就是其中的传感设备,这一类设备主要应用在智能卡、电子标签以及GPS和摄像头中,通过合理的应用传感系统,能够更好的对需要的信息及时的进行捕获或者是采集,从而更好的实现智能化。(2)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应用的重要性。当前由于我国地形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地质、地形地貌等都有着非常大的区别,所以实际的环境监测工作有着一定的难度。要想有效的提高环境监测的水平,就必须要首先保证相关的监测设备和监测技术能够到位,如果监测设备和技术都无法满足环境监测工作的进行,那么就会大大降低整体的环境监测水平,相关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2环境应急监测系统平台建设的主要功能
        2.1应急通信
        在保障战备、抢险救灾、出现环境事件和通信网故障时,能临时、机动地提供应急通信。比如在破坏性的自然灾害面前,基础设施包括通信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完全被毁,灾区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孤城的状态,所有的现场信息都需要实时的采集、发送、反馈。在所有的这些情况下,无线应急通信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2.2应急指挥
        应急指挥可实现在紧急情况下,运用正确的指挥而充分发挥有限的应急力量控制事态发展,体现出应急指挥在突发情况下减少损失、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效率。
        2.3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化
        监测数据信息化可实现事故现场的监测数据、视频图像、气象参数等信息通过卫星和5G等无线手段收集和上传,上述信息能够在环境应急监测系统平台监控中心大屏幕上同步显示,视频图像实时传输;应急专家可以根据实时数据进行研判,对环境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部署决策,可以对应急物资进行合理有效的调配。


        3环境监测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措施
        3.1建立地表水质监测预警机制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地表水对于人们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要想有效的解决当前地表水的水质污染问题,相关监测单位就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水质监测预警机制进行完善。除此之外,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一些河流的监控力度,对监测的范围不断的进行扩大,从而有效的对水中污染物和重金属等进行监管,并通过对预警机制进行完善从而更好地对水质情况变化进行实时的了解。
        3.2建立大气环境质量预警机制
        在当前应用物联网技术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大气环境质量预警机制进行完善。首先需要对物联网系统中的PM2.5监控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从而对一些雾霾严重污染的地区进行及时的防治和处理。除此之外,通过使用物联网技术还能够有效的突破距离的限制,将一些有价值的数据资源及时的进行共享。
        3.3建设统一化信息平台
        目前物联网技术中的信息共享功能在环境监测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际的监测工作中,相关部门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统一的数据信息平台,如此一来工作人员也能够更好的进行数据共享。一般情况下,数据共享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数据、污染源的有关数据等。除此之外,部分地区的管理模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应该对进一步推动管理模式的精细化发展,并对地区环境的监控现状定期的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3.4加强对技术的研究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但是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空间还比较大,所以应该加强对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力度,对物联网技术更好的进行开发。相关的部门也应该认识到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性,并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技术工作人员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我国环境的实际现状对相关的技术进行创新和改革,从而更好地推动物联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水平。
        3.5石油化工专有GIS
        针对环境因素、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从环保的角度出发,提取与环保相关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部分信息做专题图层细化,可以通过空间分析功能分析敏感目标周围的污染源,也可以分析污染源周围的敏感目标,提供双向查询功能,实现快速定位。在污染事故发生后可迅速确定事故发生地点,并在电子地图上定位,分析查找事故地点附近的污染源、敏感目标。
        结语
        环境应急监测系统平台将全面覆盖下级业务单位和重点站,可以极大地优化和提高单位的信息水平,进一步提高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可以促进各单位在安全领域加深信息化的应用水平,落实主要职责和客观评判意识,提高单位环境应急监测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可以促进环境应急监测管理部门改变工作作风,规范行为,统一标准,提高信息透明度,防止人为因素干扰过程和事件。能够进一步加强战时救援和日常应急管理水平,明确掌握救援基地(团队)内救援物资的储备情况,救援专家的联系方式和专长领域动态更新。重点单位可以及时报告环境应急突发事件。各级应急救援手机APP和救援系统可以实现决策联动和数据共享交换。强大的抢险保障,可以全面提高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和决策水平;可以实现上下级环境应急监测管理部门之间,各业务单位参与成员之间的互联,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协调与联动,有效提高部门间应急协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洋.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环境与发展,2018,30(07):163+165.
        [2]海鸥.物联网技术在博物馆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8(17):9-11.
        [3]王启迪.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8(06):63.
        [4]靳晋.现代生态环境监测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0):4.
        [5]邓坤强.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4):56.
        [6]宋鹏翔.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8(07):76-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