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影响下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风险与机遇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   作者:张卷明 孙嘉玮
[导读] 摘要: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撒与蔓延。这让后金融危机时代本就增长乏力的全球经济蒙上一层阴影。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撒与蔓延。这让后金融危机时代本就增长乏力的全球经济蒙上一层阴影。无论是全球经营的旅游业、运输业等行业,还是全球产业链布局的整车制造、电子科技、半导体制造等造成巨大影响。全球分工的差异化让各国遭受的疫情冲击也有小有大。中国经济与金融发展将面对风险与挑战。全球疫情终将在国际抗疫联合中被人类战胜,中国在其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将与全新的姿态与主张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主张与态度。世界金融市场也将更加关注中国金融的前景,国际资本对于投资中国市场的热情将会越来越高。
        关键词:新冠疫情;金融风险;金融开放
        一、疫情的全球演变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影响
        (一)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疫情全球蔓延大概率会造成全球经济增速下降。外部需求下滑将对中国经济形成负面影响。新冠疫情目前比较严重的经济体在我国总出口中的占比都较大。
        (二)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1、疫情爆发对中国产业的影响可以看出对不少国家的依赖程度较高
        中国对于疫情蔓延初期的周边国家的产业依赖程度很高,无论是发达国家日本与韩国,还是中国的传统伙伴发展中国家伊朗,都对于中国产业生产与经济发展都有着自己的独到道的作用。中国和东亚日韩两国经贸往来密切,中东产油国伊朗长期是中国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对中国出口大量原油,解决中国产业生产的能源不足的缺憾。中国对于疫情初期受影响国家的产业依赖度都很高,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越来越来不开世界。
        2、自疫情爆发之中国资本市场中各类表现可以看出,传统产业、加工制造、金属冶炼、整车制造等各类板块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金融类板块银行、证券、保险也受到拖累。
        随着国家一系列应对疫情与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和落实、金融市场的信心也随之增强、各类各级金融机构都积极为抗击疫情融通资金、助力复工复产。
        3、疫情向全球迅速蔓延,对欧洲、北美等国家的经济带来重创。
        发达国家在应对疫情初期普遍没有加以重视,疫情的冲击让这些国家本就乏力的增长更是雪上加霜,经济复苏更需时日。这将对中国产业生产带来更深远持久的影响。
        (三)疫情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
        1、资本市场
        从市场联动性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短期来看,疫情对于股票市场下行冲击的市场联动显著,疫情扩撒对于经济前景较为悲观,迅速反应在资本市场上。但中国长期的经济形式任然乐观、被世界所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波动调整是暂时的,疫情扩撒对于股本市场价格变化的联动性将会随着疫情的成功应对逐步效减,中国资本市场的利好形式不会改变。


        2、外汇市场
        近些年中美经贸摩擦对于人民币汇率影响是确定可控的,人民币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但在短期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与新冠疫情爆发的多重影响下,贬值预期与压力是存在的。但随着中国应对疫情的复工复产的顺利推行,中美贸易新协定的敲定等利好因素的逐步作用,人民币汇率将重新回到合理的市场预期上来。
        二、疫情之下的中国金融发展的初步政策建议
        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央银行与货币当局应该实施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要准许适当增加财政赤字,还要积极从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投向与规模上予以一定的倾斜。针对疫情应对的需要,各地地方政府、财政金融部门都要积极行动,适度为经济注入必要的流动性与活力。要视疫情防控的现状,进行提前的布局与安排,还有视发展变化积极主动进行调整。
        减税降费是中国近几年一直努力的方向,疫情自开始以来,各级政府财政税务部门都积极为社会提供便利与扶持。从各个维度给予困难主体手续、资金、税收、费用方面的简化与减免。中国的财政收入是多元,各类社会保险、保障基金、公积金的运转是有序正常的。减税降费中有足够的储备与弹性可以保障社会民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受的疫情冲击的影响。
        中央银行在疫情伊始就货币政策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根据疫情的变化和发展,及时对政策进行调整。中国短期内货币政策主要倾斜宽松,长期任然是要在稳健中性中兼顾宽松。
        应对疫情带来的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大幅波动,货币当局中央银行及时精准的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补充操作,有效避免了信用风险带来是市场下行冲击资本市场剧烈收缩的状况。随着疫情的发展,金融机构与行业监管部门通力合作,做出一系列有利于恢复金融市场信心的举措,为疫情的顺利应对、经济的快速恢复、产业的复工复产做出金融行业应有贡献。
        应对疫情带来的各类金融风险,更要实事求是,要准确抓住机遇,对于重大行业进行精准支持,鼓励高新科技领域企业帮助国外发达国家抗击疫情,金融行业也可借此机遇向国际市场拓展提前布局。
        疫情让中国坚定了金融对外改革的步伐,在国际疫情联合防控中,人民币跨国结算支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坚持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可兑换、与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多措并举,对外彰显中国金融业的大国担当,以人类携手战胜疫情、构建命运共同体的贡献中国金融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秦娟;张维祥;刘春辉;王亚;秦小娟;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科技金融业务发展对策研究[J];天津科技;2020年03期.
        [2]王伟光.浅议新冠肺炎疫情为商业银行网络金融业务带来的影响和机遇[J]《统计与管理》.2020年04期.
        [3]钟红.赵雪情.全球经济金融形势:疫情影响与趋势分析[J].《国际金融》.2020年05期.
        [4]彭建刚;周雨;邹克;;经济波动对行业贷款违约概率的影响——基于“行业景气轮动”与宏观调控视角[J];求索;2014年04期.
        [5]米晓文.中央银行在应对疫情中的职能与角色定位[J].《河北金融》.2020年05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