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盐城市委党校 江苏盐城 224007
摘要:脱贫攻坚成效巩固和提升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后集体经济薄弱村所面临的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江苏省射阳县1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为例,介绍了脱贫攻坚战中取得的成效,指出这些经济薄弱村仍面临着制度保障不完善、人才保障不充足、资金保障不充裕、产业根基不够强等挑战。因此,要不断创新举措,努力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关键词:脱贫攻坚;成效;巩固提升;经济薄弱村
脱贫攻坚战经过三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全国所有的集体经济薄弱村都摘掉了贫困的帽子,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当前又有一个新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集体经济薄弱村如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20个经济薄弱村为例,探寻集体经济薄弱村如何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一、脱贫攻坚成效
2018年5月,盐城市委驻射阳县工作队成立,20多名队员入驻射阳10个经济薄弱村。工作队驻村之后,在充分调研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档”要求,综合考虑驻点村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技术支撑等因素,精准实施13个帮扶项目。经过3年帮扶,挂钩的7个镇、10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全部达标,有5个村达50万元。长荡镇中沙村2017年底集体收入仅有1.5万元,通过集体机动地发包及土地流转服务、联建厂房出租等项目帮扶,到2020年底村集体收入有望突破100万元。
10个经济薄弱村之所以能够顺利摘掉贫困的帽子,原有主要有三点:一是得益于党的扶贫政策。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各级党委、政府相继出台了各项扶贫政策,安排了专项扶贫资金,为集体经济薄弱村脱贫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持。二是得益于驻村干部的指导。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党委政策从各市直机关精心挑选了骨干力量,下派到集体经济薄弱村驻村扶贫。驻村干部到村之后,舍小家为大家,全心全意为集体经济薄弱村脱贫摘帽出谋划策,精心挑选产业项目。三是得益于基层党组织建设。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党委政府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在脱贫攻坚战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员齐心协力,勠力同心,为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堡垒。
二、脱贫成效巩固提升面临的挑战
1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虽然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脱贫攻坚取得了实质性成效,但是,当前在脱贫攻坚成效巩固提升方面仍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一)制度保障不完善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各级政府为了完成党中央交代的任务和使命,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脱贫摘帽提供了政策保障。但是,从当前政策实施的现状看,促进和保障集体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在脱贫攻坚期间实施的优惠保障政策在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后是否可持续?这些都是当前集体经济薄弱村在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效方面面临的现实挑战。
(二)人才保障不充足
脱贫攻坚战中,党委政府从各级政府机关中挑选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奉献精神足的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专职从事扶贫工作,为集体经济薄弱村脱贫摘帽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但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后,第一书记将离开驻村,回到自己原有的工作岗位上去。而集体经济薄弱村原有的村两委的力量不足以持续推进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也未成熟。人才保障不足也是当前集体经济薄弱村在脱贫成效巩固提升方面面临的又一挑战。
(三)资金保障不充裕
脱贫攻坚战中,为了快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从省、市、县等各级党委政府加大了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资金保障投入,成立了专项财政扶贫资金。这个强大的外部“输血”让集体经济薄弱村迅速发展获得了能量。当前,集体经济薄弱村虽然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但是经济基础依然薄弱,有不少存在也只是刚刚达到脱贫的最低要求。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后,党委政府不可能再像脱贫攻坚期间直接给资金扶持,大多数村子要靠内生“造血”发展。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这给脱贫成效巩固提升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四)产业根基不够强
脱贫攻坚中,集体经济薄弱村依靠上级党委、政府以及驻村干部的财力、智力支持下,上马了一些产业项目。从短期看,产业项目的上马增加了村集体资产,增加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但是,从长远看,从高质量发展的标准看,脱贫攻坚期间发展的项目还不足以支撑起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再从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发展实际看,大多数村子还没有建立起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产业发展的层次和质量还都不太高。这在很大程度上也直接影响着脱贫攻坚成效的巩固和提升。
三、脱贫成效巩固提升的路径选择
脱贫攻坚战虽然取得了全面性胜利,但是,正如前面分析的,很多集体经济薄弱村在脱贫攻坚成效巩固提升方面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各级政府和集体经济薄弱村等各方要创新思维,创新举措,在脱贫摘帽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进一步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
(一)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在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后,要强化政策体系衔接,留出政策接口和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将脱贫攻坚战期间的特殊政策转化为常态化政策,确保不因脱贫攻坚政策变动而对脱贫攻坚成效造成影响。要深度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体系,充分利用好国家在产业方面、土地利用方面、农业补贴、金融等各方面的政策,建立起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一方面继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一方面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二)打造乡村人才队伍
集体经济薄弱村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只有打造一支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才能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实现高质量发展。集体经济薄弱村脱贫之后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要不断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应以提升农民素质、增强农民技能、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不断吸引优秀青年到农村创新创业。加大培训力度,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三)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资金是集体经济薄弱村脱贫摘帽的重要要素保障。在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效的阶段,仍要继续拓宽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要素保障渠道。应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确保财政资金能够继续倾斜。积极引导社会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投向农业农村。积极推动集体经济薄弱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积极发挥好农村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作用,争取政策性银行加大对集体经济薄弱村中长期信贷支持,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规范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抵押贷款试点。
(四)推进产业提档升级
产业是集体经济薄弱村脱贫的根本,也是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效的重要保证。要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已有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壮大产业实力,通过产业发展来实现集体经济薄弱村内生力发展。大力实施“接二连三”工程,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研发和服务等环节有效衔接、相互融合。积极推动农林牧副渔与旅游、文化、康养、运动等产业的有机融合,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乡村旅游、民宿、农业文创、农耕体验、定制农业、康养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
(五)建强基层组织堡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发展的坚强堡垒,也是集体经济薄弱村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把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重要抓手。首先要牢牢抓住“领头雁队伍”这个核心,利用这次村两委换届的机遇,把能力强、年级轻,激情足,水平高,乐意为群众服务的人选到村两委中来,提高集体经济薄弱村领导班子的整体水平,为集体经济薄弱村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效,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保障。同时,要加强组织培训,定期开展理想信念党性教育,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发展力。
参考文献:
[1]牟敏璐,牛岸华,史永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陇西县为例 [J].甘肃农业,2020(11):23-24.
[2]雷少鹏,孙际浩.石门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思考[J].当代农村财经,2020(10):12-15.
[3]杨燕.贫困县脱贫摘帽成效巩固提升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2):176-177.
[4]黄海棠,蔡创能,滕剑仑.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返贫风险评估及防范长效机制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22-26.
[5]庄天慧,孙锦杨,杨浩.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及有机衔接路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12):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