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综述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   作者:刘欣
[导读] 摘要:本文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例如:高校研究成果“二次创新”困难、科技成果转移时处置繁琐低效、中介桥梁作用不明显等问题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
        哈尔滨飞翔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本文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例如:高校研究成果“二次创新”困难、科技成果转移时处置繁琐低效、中介桥梁作用不明显等问题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建议
        引言
        根据我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于2019年年底发布的《2019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显示,2019年,我国在高校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共计2052亿元,但是关于这些研发技术或是研发产品所签订合同金额仅有61亿元。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在高校科研经费投入上的“大手笔”,国家注重研发,不但逐年加大研发投入,而且不论在税收方面,还是在政策方面都予以支持。但是与之相不对应的是“产出量”,即知识成果能转化后能产生的实际产值的研发成果比例极低,与每年的巨大的研发投入不成正比。以下我将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展开分析。
        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遇到的问题
        1.高校研究成果“二次创新”困难
        我国高校课题研究一般是以学术论文为目标的研发机制,而这种机制最大的弊端就是与企业的实际研发需要相脱离,这种研发成果或许可以申请大量的专利以及发表优质的论文,但是却不能紧跟市场需要。这就造成了生产成本很高,使研发成果根本不具备成果转化的条件,更加不具备量产的可行性。
        “二次创新”是在已有科技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再次创新,优化成本或者工艺流程,使得其最终可以投入市场进行量产。
        根据目前情况看,高校成果仅仅停留在“一次创新”,即课题结题为止,“二次创新”占比基本为零[1]。
        2.科技成果转移时处置繁琐低效
        高校办事过程中为了规避风险,办事流程繁琐复杂。科技成果转移过程需要经过系、院、科研部、学校等不同部门及多个流程申批,其内部还涵盖多个小流程,比如仅仅是用章都要审批多次,反复提交多次流程,还有财务方面的流程也是极其复杂。总之,整个过程需要专人进行处理而且还需要大量的时间,这就使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极为困难。学校的成果转化部门,只懂得规避风险,办事僵化,整个办事过程的繁杂程度令人“望而却步”[2]。
        3.中介桥梁作用不明显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主要有大学科技园、科技创新平台等等。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大部分公共服务平台只停留在信息沟通层面,这些服务机构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形同虚设[3],做不到在高校和企业之间形成“桥梁”。形成这样的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科技成果转化人员大多非专业人才。一般情况下,科技园的工作人员是行政人员,对于高校的研发项目不了解,而且对于企业方面也没有相关资源。其实这个职务是需要相当高的综合能力的,必须具备基本的研发知识、沟通能力、财务知识等等,高校在聘用的时候如果仅仅按照行政人员的标准,则这些人员无法遵循“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的宗旨,更无法为企业和学校服务。所以,中介体系的完善首先要做到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聘用[4]。


        二、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点建议
        1.鼓励高等院校进行“二次创新”
        虽然国家的研发经费每年投入不断增多,但是国家更加鼓励高校自筹部分科研资金。“二次创新”就是高校自筹研发资金的有效途径。因为只有经过“二次创新”后的科技成果才能得到高效的应用。企业与高校之间签订以企业研发为导向的研发协议,在现有研发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这样不仅能加快研发进度、节省研发经费,还能自筹到部分研发资金,做到一举三得。这才能使高校和企业进行有效对接,促成科技成果成功转化[1]。
        2.简化科技成果转化程序
        在目前整体的经济环境下,市场特别需要高校科技成果流通起来。这就要求高校应该将科技成果转化流程重新简化。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和高校的实际情况简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并且简化科技成果转化流程,科技成果的价值评估可直接由供需双方决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2]。
        3.加强科技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
        在高校内部或通过政产学研合作方式成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如技术转移中心、科技服务公司、大学科技园、地方研究院、创新创业基地、产业研究院等,而且最重要的是要聘用专业人才从事相关工作,办事人员必须有一定的研发经历、财务基础和沟通的能力[5]。只有通过“专业人才”办“专业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才能够把握市场需求最新动向,有助于高校在科研项目立项方面明确目标;另外,能够为企业提供高校最新研发资讯。
        通过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中介体系,完善中介机构职能,确保政府、高校、企业和投资机构等单位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3]。
        4.加强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高校还存在大量的科研人员及其团队可以自发开展的创业和成果转化活动。科研人员是对自己的研发成果最了解的人,科研人员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科技园的商业化平台,科研人员自己注册公司,独自进行科技成果转化。高校应当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创业,以科研人员为中心,形成产学研的核心资源[6],不断将知识、技术和技能服务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结语
        高校集中了大量的优质研发成果,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国家投资研发,如果这部分研发成果得不到有效利用,是对研发资金和研发资源的浪费。如何更有效的利用这部分资源,本文在四方面进行了论述。首先,要在已有的促进高校成果转化的基础上,促进高校成果的二次创新,只有做到二次创新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和高校的成果对接;第二,简化科技成果转化程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第三,加强科技中介机构的建设,聘请专业人才;最后,加强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发挥研发人员的核心作用。通过以上对策有助于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节约国家研发资源。
        参考文献:
        [1]张虎,杨柳,何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与症结.科研管理.2017,38:676-679.
        [2]赵雨菡,魏江,吴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困境与规避思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4):108-116.
        [3]肖荣辉.“政校企”协同创新应用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1):59-62.
        [4]封伟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2017:1-76.
        [5]杜海平.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政策的视角.教育发展研究.2015:50-55.
        [6]马晓君,潘昌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困境与推进策略.现代教育管理.2015(1):78-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