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汉中市分公司 陕西省渭南市 714000;2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 51063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5G无线通信技术有了很大进展,5G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作为万物互联的基础,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极大便利,促进通信领域的优化和升级。但是,当前5G无线通信系统网络存在一定安全问题,应加强分析与研究,采取针对性较强的应对措施,充分发挥5G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
关键词:5G;无线通信;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引言
如今,5G技术在全球发展迅速。5G技术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该技术的主要内容是云计算,NFV和其他技术。丰富的色调还确定了其他网络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目前,中国移动通信相关部门和单位正在密切关注5G的发展,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其他研究能力来进行5G技术的研发,这些都已得到明显改善。本篇关于第五代无线技术的速度和质量的研究与开发文章探讨了四种关键的5G网络技术。
1无线通信技术的含义
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指的是应用电磁波信号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开展信息传播活动。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可以进行通信活动,进而促进人们沟通与交流。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速度逐渐加快,发展水平逐渐提高,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生活。应用服务器、无线终端、无线基站是无线通信技术应用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重视这方面所涉及的无线通信工作,以此充分地发挥无线通信技术的作用。
25G无线通信系统网络安全问题
2.1接入安全
在5G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中,接入控制起到重要角色,能够有效保护通信资源和频谱资源,为设备提供5G服务。与4G同构网络接入控制不同,5G无线通信系统网络面临异构接入和异构设备等问题。一是底层异构无线接入在网络系统、接入技术、类型站点方面有所不同,需要采用统一的认证框架,才能灵活应用于各种场景。二是抗拒绝服务攻击,在5G网络体系中,黑客对物联网进行拒绝服务攻击时,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传统的终端设备,应采取措施以减少对网络资源的消耗,减少DoS攻击可能带来的后果。
2.2路径损耗
无线网络的传输特性及发射功率,决定其较易给所发射信号造成影响,且能耗问题始终存在。由路径损耗所表现出特点可知,频率是决定能耗的主要因素,大量频谱资源被引入,导致空间能耗不断增加,要想使其得到解决,最关键的一点便是扩大天线发射规模,确保能量的有效集中。一方面,雨衰是较为常见的问题。雨水给无线通信所表现出稳定性的影响较大,这是因为发射波长和雨滴大小相同,散射概率随之增加,对其进行研究自然很有必要。另一方面,对需要穿透建筑的信号而言,出现损耗的情况难以避免,且毫米波所受到损耗通常较其他物质更大,室内信号自然难以得到保障,未来一段时间内,上述问题将是研究的重点,要想使该问题得到解决,最有效的策略便是对微蜂窝、WiFi节点进行构建,这点应当引起重视。
2.3用户安全
5G无线通信网络运行中涉及的服务种类更多,如果防范措施不当,就会造成用户身份泄露。随着5G网络、第三方应用网络的增加,给第三方应用网络提供的权限级别较高,无形中对用户安全产生一定威胁。5G面临的隐私不仅体现在用户身份信息方面,同时还涉及人身、财产等多项内容。因此,要将用户隐私保护作为5G网络的重要属性,提升用户5G网络应用的信任感。
35G网络安全问题应对策略
3.1高速智能应用逐渐加强
5G技术是在4G技术的基础上升的通信技术,5G技术对于增强国家竞争力,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5G技术主要朝着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提升网络传输速度,另一方面提高网络智能化建设水平,促使网络升级发展。当前,云计算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为5G技术优化升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云计算与5G智能化的作用下,手持低端的处理能力有效增强,有利于为社会公众提供便利的网络服务。
3.2网络切片安全隔离
作为5G网络重要的组件,网络切片可以结合市场情景和用户需求进行网络定制,提升网络服务的针对性。网络切片作为一项虚拟化技术,不同切片的隔离是切片网络的基本要求。为了达到切片隔离的目的,每个切片需要配置相应的ID,符合网络规范条件的切片存放于切片安全服务器。在附着网络时应提供相应的切片ID,附着请求到达归属服务器后,切片安全配置与之匹配的安全措施,同时结合对应的安全算法,创建认证矢量并绑定到切片ID。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对网络切片进行安全隔离。网络切片自身复杂程度较高,切片之间在基础设施协作后实现更高级功能,明显提升切片的通信安全。当前网络切片安全隔离仍处于初级阶段,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5G网络不断发展和完善,网络切片安全隔离必将发展更加完善。
3.3与互联网融合
物联网将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NB-IoT作为物联网的典型系统,如果能与互联网融合,不仅可以依托各个移动互联网企业实现积极发展,形成产业链,而且能促进互联网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国内外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不多,也不深入。NB-IoT与移动互联网融合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融合。在这一方面,两者的融合主要是要推动终端物联与人机交互能力的开放接口标准,提高NB-IoT对使用者的便利度。另外,还需要开放公共应用支撑平台的物联网能力接口,利用移动互联网提高物联网络流动的可视化程度。最后,还需要制定开放平台能力调用授权机制标准,让基于移动互联网下的NB-IoT运行在有正规组织的控制下有效运行,提高两者融合的规范性、制度性。
3.4应用安全保障机制
5G网络的应用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由于监管力度不足,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体系的漏洞实施非法营销、诈骗等活动,扰乱了网络应用正常秩序,会影响5G网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5G网络对于功能性、灵活性和扩展性要求更高,安全性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这是确保5G网络正常运行的前提。从当前安全保障技术发展现状来看,端对端加密技术是较为理想的方式,这项技术建立在网络层和传输层的基础上,保证信息在传输阶段始终处于加密状态。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即使系统被非法入侵,也不会引发信息泄露,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信息的安全性。不仅如此,基于ID的密码认证系统在应用中表现也十分优异,这些技术可以对同一物体的不同账号信息和身份进行全面管理,大大提升了应用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密钥管理体系也非常重要,这种加密方式相对简单,能够保障了5G网络使用的安全性,减少因用户信息泄漏产生的负面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通信技术的不断变革和更新,中国的5G无线通信系统也展现出了勃勃生机。通信技术的竞争是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因此,作为国家战略层面的一项关键技术,它需要劳动力和研发团队的不断创新。中国的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5G无线通信系统已经塑造了通信技术的未来。作为一个有前途的行业,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通信和协作功能,并具有直接的利益。因此,开发5G无线通信系统的前景和挑战是困难的。在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有必要立即解决阻碍技术进步的因素并对其进行持续优化,以实现5G无线通信系统的有效普及和运行。
参考文献:
[1]蔡书.5G网络安全问题分析与展望[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09):19-20.
[2]赵悦,马俊达,李翀.5G通信网络中的安全布局分析[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9,32(05):70-73.
[3]王学兵,李振禹,朱洪波.浅析5G通信技术面临安全威胁及应对策略[J].科学技术创新,2019(2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