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浅谈如何让初中英语学困生“早日脱贫”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0期   作者:朱志君
[导读] 学困生是初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的盲点。本文介绍了初中英语学习的困境,阐述了“学困生”的定义,情感态度与初中英语学习的关系,提出了基于情感态度的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分层教学、寓教于乐、挖掘其闪光点、实施逆商教育等,旨在引导“学困生“早日脱贫”,走出英语学习的困境。
        朱志君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双江口镇双江口中学     410601
        摘要:学困生是初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的盲点。本文介绍了初中英语学习的困境,阐述了“学困生”的定义,情感态度与初中英语学习的关系,提出了基于情感态度的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分层教学、寓教于乐、挖掘其闪光点、实施逆商教育等,旨在引导“学困生“早日脱贫”,走出英语学习的困境。
关键词:情感态度;初中英语;学困生

        作为扎根基层九年的一线英语教师,我总是与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这一特殊的群体不期而遇。在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方面,不少老师殚精竭虑,效果甚微:有的学生缺乏内在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有的不能持之以恒;有的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种“两败俱伤”的尴尬局面让不少老师心力交瘁。笔者认为产生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没能充分利用好“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英语学习”这把利刃,情感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在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
1.英语“学困生”的定义
        “学困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要求的学生”(冯宪庭 2013)。英语“学困生”是指学习态度和基础比较差,学习困难比较大的学生。
2.情感态度与初中英语学习的关系
        国家教育部的最新《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积极情感如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比那些缺乏热情和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轻松。因此,情感态度的合理运用对转化农村英语“学困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基于情感态度的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
3.1 分层教学,巧设目标,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的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目前,农村初中班级的容量较大,每班40-50人左右,学生的英语水平差距较大,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作业训练,显然难以适应复杂的学情。因此,教师要针对学困生的具体学情,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在各自现有的水平上,预设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制定出符合他们学情的目标,不必要求课堂“整齐划一”,尽力做到让学困生“有活干”,让学困生体验学有所获的喜悦。
3.2 寓教于乐,点燃“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认为老师应该精心组织课堂,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由“好”“乐”所产生的追求知识动力是是获取新知识的内在动力。英语课堂教学中,我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将歌曲、游戏、生活场景、丰富的课外教学资源引进课堂,让英语学习实现知识点和实际运用的巧妙结合,实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比如,在学习“九年级第三单元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这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问路这一具体情境,向学生展示本节课学习的基本句型,然后,将学生分成六组,进行模拟问路训练。在活动过程中,我更多关注的是学困生的参与情况,并给予适时引导,鼓励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困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激发了学习兴趣。
3.3 挖掘其闪光点,让“学困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正如《爱的教育》中所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在进行“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要积极寻找“学困生”的闪光点。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我分层设置问题,分层布置任务,尽可能多地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况,细心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找准机会对其进行表扬,让“学困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在提问“学困生”的过程中,即便其回答出现了错误,我也面带微笑,对其进行启发,让“学困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使其重新拾起英语的学习热情。教师只有用心关注学困生的情感状态,悦纳他们,才能真正打开他们的心扉,亲其师,自然信其道。
3.4 实施逆商教育,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意志
        所谓的逆商,主要是指人们在面对逆境、面对挫折时,所形成的思维反应方式及心理状态。“学困生”在进行英语的学习过程中,面临着重重困难,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消极,甚至悲观厌学的情绪。在笔者看来,学困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导致他们自学能力的丧失,当他们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时,出现害怕、焦虑等情绪是正常的,在困境中,我们应引导孩子们逆流而上,意识到受挫之机乃长进之机。有一次笔者布置了一篇让同学们介绍“最喜欢的传统节日”的作文。他说:“老师,我只能用中文写,英文不会表达。”但笔者鼓励他用英文来写。他只写了两句话,然后在下面加了一句: 老师,我已经尽力了。笔者没有责备他,反而觉得他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就回了几句鼓励他的评语,“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I’m glad to see your writing and 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better writing next time.Come on!”拿回作文的时候,他表现得相当惊讶,他没想到老师会关注到不完美的他。在下一次作文中,他努力写了五句,尽管还是有很多语法错误,我适时在班上给予了他表扬和鼓励:“我们班每个孩子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会在不经意间给我们带来惊喜和感动,舒闻同学用实力证明了他不仅是我们班的颜值担当,也是实力担当,老师很欣赏他这种锐意进取的精神,我们要相信自己,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我注意到他脸上掠过了一丝莫名的喜悦,眼里闪过感动的光芒。从那以后,他开始独立完成英语作业,下定决心学好英语,不懂就问,英语成绩稳步提升,慢慢摆脱了学困生的头衔。
4、结语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强调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我们英语教师应尽量避免教育上的“马太效应”, 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避免将课堂变为“优等生”的展示舞台,让“学困生”成为观众。我们应该承认差异的存在,尽己所能,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的发展,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每位学生的发展潜能,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带着希望走进课堂的学生,教育路上我们要有扶困意识,争取让学困生早日脱困,让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绽放自信的笑容。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 差生的心理与教育.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 张潇潇.让每朵花儿都尽情绽放:浅谈如何转化英语“学困生”[J].新课程导学,2016(3):32
[3]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4]蒋志方.把握起点、建立模型,实现学生“最近发展区” [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
[5]斯幼敏.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调查和转化对策. 上海师范大学,2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