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发表时间:2021/2/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月20期   作者:刘伣 申俊
[导读] 研究全方面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情况的影响。

刘伣  申俊
(哈尔滨二四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66)
【摘要】目的:研究全方面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分组对比的形式,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15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于2018年5月-2019年4月期间入院),此阶段未实行全方面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另选2019年5-2020年4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154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采取全方面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感染部位主要包括呼吸道、泌尿系统、皮肤、血液等;观察组总感染率(1.30%)明显低于对照组(7.14%),P=0.0107,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方面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几率,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的医疗环境。
【关键词】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全方面预防与控制;感染率
    若病原菌对在抗菌谱范围内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在推荐进行药敏测定的酶类抗菌药物中,至少对1个品种不敏感,则可以认定为多重耐药菌。导致多重耐药菌的最常见因素是反复多次感染,并应用了级别较高的抗生素进行治疗[1];此外,多重耐药菌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化脓性感染、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途径导致人传人。有研究证实[2],如果不按照相关规定佩戴手套、口罩等物品,医疗保健人员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等操作后,手部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几率极高,同时也是引起院内感染的最常见传播方式。为了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风险,本院自2019年5月开始执行全方面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现将具体执行过程及呈现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15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于2018年5月-2019年4月期间入院),另选2019年5-2020年4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154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男79例,女75例,年龄21-88岁,平均(55.32±6.47)岁;观察组:男81例,女73例,年龄20-89岁,平均(55.89±6.25)岁;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相似,P性别=0.8195,P年龄=0.4323,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观察组(154例)接受全方面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具备步骤包括:①加强医护人员无菌操作规范的执行力度,如诊疗及护理操作时必须佩带口罩、面罩、眼镜、手套,杜绝直接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引流液、排泄物、黏膜的情况出现;同时严格执行医护人员手部消毒及病原学检测。②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及时将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直至完全确认病原菌检测转阴后方可解除隔离;严格执行终末消毒。③对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等医疗器械进行严格管理,做到专人专用,并及时送往消毒。④各科室均由具备相关知识的专人负责医疗废弃物的管理,避免患者及其家属自行处理各种污物,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处置等流程需要相关部门同意监管。⑤适当增加室内消毒次数,包括空气、地面、桌椅、医疗仪器等。⑥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及使用剂量。⑦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上报,并尽早采取应对措施。对照组(154例)未实行上述管理措施。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308例研究对象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情况,并进行详细分析及组间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SPSS21.0统计学软件;资料描述:计数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s);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χ2,计量资料为t;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0.05。
2结果
    观察组(154例)呼吸道感染1例、皮肤感染1例,共计感染2例;对照组(154例)呼吸道感染4例、皮肤感染3例、泌尿系感染2例、血液感染1例、其他部位感染1例,共计感染11例;比较显示,观察组总感染率(1.30%)明显低于对照组(7.14%),χ2=6.5053,P=0.0107,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患者入院治疗48h后获得的感染,包括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在医院内获得,但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本次感染与上次住院有直接关系,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感染(除脓毒血症迁徙灶),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产妇及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以及医护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均属于院内感染[3]。引起医院感染的致病微生物中,95%以上是细菌,这其中有60%-65%为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变形杆菌等;此外,革兰阳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均可能导致医院感染[4]。本文重点针对多重耐药引起的医院感染进行研究,以期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尽可能减低医院感染的几率,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
    本研结果显示:经全方面预防与控制措施干预后,本院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几率明显下降,观察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7)。笔者认为,出现上述结果主要是因为全方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具备四大优点:①可操作性强,方便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参照执行,同时可以降低人为出错率,并增进了各个部门间的配合默契;②涵盖了各种高危因素,可以全面减低风险事件发生几率;③有助于提升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以及自身职业素养;④降低医院感染几率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疗纠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并维护本院的社会形象及口碑[5]。
    综上所述,实施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对降低医院感染几率具有重要意义,建议长期执行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一琳,闫立枫.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要点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6):165.
[2]李庆红,夏雪兰.提高医务人员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实施依从性的干预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8, 000(012):P.134-134.
[3]段雪丽.探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与护理干预[J].人人健康,2018,469(08):252+268.
[4]王凤梅.谈谈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J].养生保健指南,2018,000(019):289.
[5]贺丽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7):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