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优质护理应用在手术室麻醉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1/2/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月20期   作者:周婷
[导读] 探讨优质护理应用在手术室麻醉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周婷
(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应用在手术室麻醉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104例在我院进行手术的病人进行调查与分析,本次调查时间在2019.05-2020.06。根据随机模式将参与调查病人分为2组,每组均分得52例。对比组与研究组均采用相同麻醉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比组采用了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则给予病人优质护理模式。分析两组最终护理结果。结果:对比组护理满意得分结果与研究组相比明显较低,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结论:在手术室麻醉护理中,优质护理方案应作为首选,此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
【关键词】:优质护理;手术室;麻醉

   在临床治疗中,普外科是尤为重要的科室,此科室主要收治的病人为肿瘤、器官实质性病变的患者,此科室在临床治疗中以对症治疗为主,常用治疗方案以及模式为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为有创操作,在治疗中病人会体会到明显的疼痛感,进而给病人生理与心理均造成一定影响,为此要进行有效的麻醉方式。麻醉在围术期以及手术过程中病人生命安全中均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虽然麻醉可以降低病人疼痛感,但这种方式也比较特殊,为此要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为了提升护理质量,给予病人最佳的护理干预,我科室分别采用了2种不同模式的护理方案,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04例在我院进行手术的病人进行调查与分析,本次调查时间在2019.05-2020.06。根据随机模式将参与调查病人分为2组,每组均分得52例。对比组:参与调查病人中,男性与女性病人分别为25例与27例,年龄最低为35岁,最高为76岁,中位年龄为55.35岁。研究组:参与调查病人中,男性与女性病人分别为26例与26例,年龄最低为36岁,最高为77岁,中位年龄为55.71岁。两组病人一般资料经对比结果证实,并无差异,P值>0.05。参与本次调查病人均知晓本次调查,病人或病人家属签署《调查知情书》。
1.2方法
   对比组与研究组均采用相同麻醉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比组采用了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则给予病人优质护理模式,具体如下:(1)麻醉前护理:在麻醉开始前与病人、病人进行沟通,了解病人药物过敏史、既往疾病史,了解与掌握病人是否存在麻醉药物过敏情况,同时向病人以及病人家属普及不良反应、麻醉注意事项以及相关常识,并情病人签署知情书。(2)准备护理:在麻醉前护理人员要详细的整理麻醉所用物品,例如药物、用具以及相关仪器,以梳理以及回顾性的方式分析麻醉流程,对于病人很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要做好准备共组。(3)心理干预:在日常护理中,评估病人心理情绪反应,如果病人存在焦虑、恐惧以及抑郁的负性心理情绪反应,要给予病人有效的心理干预,通过鼓励以及宣教、心理干预帮助病人纾解心理,疏导不良心理情绪反应,使病人能够持以平和、乐观心态面对治疗,并帮助病人树立康复自信心。(4)术后护理:在病人手术治疗结束以后将病人平稳转送病房,在此过程中要与病房做好交接准备,以跟踪服务方式了解病人麻醉苏醒以后的实际恢复状况以及感受,同时做好监测,如果病人发生不良情况要立即同时主治医生,并实施有效的处理。(5)麻醉后护理:在病人麻醉药物消失以后要了解并评估病人疼痛情况,指导病人以转移注意力形式缓解疼痛感,同时鼓励病人主动克服疼痛,可以采用聊天、听音乐以及看书形式进行,条病人对于疼痛的耐受力。
1.3观察指标
   分析护理效果。护理满意评分结果:采用评分方式进行,总得分值越高证明满意度越佳。本次评分方式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以病人自评方式进行。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软件(22.0版本),计数资料(率)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时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对比组:参与本次调查病人共计52例,通过收集52份有效调查问卷,经统计得分结果证实,病人对于本次护理均表示满意,护理满意评分结果为75.62±2.36分;研究组参与本次调查病人共计52例,通过收集52份有效调查问卷,经统计得分结果证实,病人对于本次护理均表示十分满意,护理满意评分结果为92.03±2.41分,对比组护理满意得分结果与研究组相比明显较低,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
3讨论
   在外科治疗中,手术为主要治疗模式与方案,在手术治疗中对病人实施有效的麻醉,可保证手术的安全性以及顺利性,可见在外科治疗中麻醉尤为重要。在外科手术治疗中,麻醉可以降低与改善疼痛程度,但这种麻醉方式会给病人生理与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部分病人还因此出现了应激反应,为此要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在以往护理中,常用护理模式为传统常规护理,虽然这种护理模式有效,但效果一般。为了提升护理效果,我科室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优质护理,优质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不仅可以保留传统常规护理的优势,还能够弥补其不足之处。优质护理在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为准则”的理念,在实施期间充分的了解、掌握病人心理层次的变化,在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制定护理干预方案并实施对症护理。在麻醉开始前,对病人实施心理教育、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病人家属对于麻醉常识的掌握程度,而心理干预则可以帮助病人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情绪反应,进而提高病人认知程度、配合程度。在麻醉前实施准备护理,可提高病人麻醉配合程度。通过术后护理,可降低病人意外事件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本文证实:对比组护理满意得分结果与研究组相比明显较低,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由此结果可以证实研究组所使用的护理方式能够提升护理效果,提高病人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麻醉护理中,优质护理方案应作为首选,此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
参考文献
[1]连绮雯,江鋆.循证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0):3801-3803. DOI:10.3760/cma.j.cn221370-20190308-01168.
[2]过晓力,唐月琴,孙晔.手术室舒适护理对股神经阻滞联合自控镇痛患者术后镇痛的辅助作用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10):2687-2690. DOI:10.3978/j.issn.2095-6959.2020.10.031.
[3]周玉兰,胡淑群,方洁英.综合护理干预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1):193-195.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20.21.081.
[4]楚宁,孙楠平,陈宁宁, 等.手术室无痛护理对非全身麻醉患者舒适度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0,27(9):1233-1234. DOI:10.3969/j.issn.1674-4659.2020.09.1233.
[5]邱凤,柯坚超,宗华.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麻醉复苏期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0):115-117.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20.10.045.
[6]吴水容,皮水平.瑞芬太尼配合麻醉苏醒护理干预对手术室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0):124-125. DOI:10.15887/j.cnki.13-1389/r.2020.20.0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