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消防救援支队藁城区大队 郑蕾
内容摘要:文中对中小型民营企业(非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介绍了其中存在的火灾隐患。消防隐患的出现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企业自身的生产条件、人员以及资金情况都会对企业消防管理工作的展开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管理人员自身的不重视,不能按照消防管理条例严格的执行,领导人员只重视生产效益,对于火灾、消防等的不重视,不能及时的发现隐患或者对火灾隐患进行整改,这些都是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的情况。下面就针对这些消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给出了一些改进方案。
关键词:非重点单位;火灾危险性;消防安全管理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更是带动了大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一些民营(个体)企业更是层出不穷,不管是数量还是规模上都有着飞速的发展,已经变成了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就以X市来说,如今全市的12048家企业中就有11154家是民营(个体)企业,各行各业都有涉及。这些民营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繁荣了当地的市场经济,是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石。可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民营(个体)企业在有这些优点的同时,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说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来说,由于他们普遍都不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缺少消防安全监管,导致这些企业人员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其消防观念都不强,生产经营场所很少会按照消防安全要求进行布置,存在很多的火灾隐患,管理上也有很多的漏洞,很多的火灾事故都是在这些民营企业内发生的,并且通常会伴随着大量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据统计,2001年,在非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发生了68351起火灾伤亡人数将近4000人,直接造成的财产损失就达到了5982.2万元。而2002年的时候,国内的私营、个体企业和一些非法开办的家庭作坊、游戏厅以及美容院等就发生了7995起火灾,人员伤亡3625人,直接经济损失更是达到了54065.5万元,间接损失更是不可估量。笔者通过对防火监督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后,发现了很多民营(个体)企业中存在的火灾和消防管理问题,做出了详细的介绍,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中小型民营企业存在的火灾危险性
1.建筑物耐火等级低
民营企业基本上都有着规模小、资金少的问题,企业的性质也多为个体私营、联营以及股份制;经营的产品多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建材、皮革、家具、衣帽制作、白酒以及塑料制品等;还有就是一些服务类的行业,包括餐饮、超市、茶房、商场、网吧、市场以及歌厅等。一般来说,这些企业都不符合重点消防单位的标准,因此也不会进行重点监控,经常会出现漏管的情况。这就导致民营企业对于企业的消防安全不够重视,存在很多的火灾隐患,比如存放物品的仓库没有相应规格的消防设施,员工宿舍结构简单,安全等级不高,普遍对于火灾缺乏抵抗能力,一旦发生险情就可能导致整体结构的垮塌,给火灾救援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容易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
2.相邻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足
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会追求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企业效益,所以普遍存在企业的建筑间距比较小的情况,这就导致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就很容易在建筑之间蔓延,形成大火,难以控制,损失会更加严重。
3.消防设施设计施工市场混乱
这种现象的出现导致企业的消防工程质量没有保障。对于消防工程的施工和设计《消防法》中有着明确的说明,一定要交给具备相应资质的公司来设计和建设。可是,由于市场的混乱,很多没有资质的设计和施工单位也都进入了消防工程的市场,这些企业为了获得业务,经常会以降低成本的方式来吸引客户,而这种成本的降低多数又是由施工和设计质量的降低作为代价的,并且这些企业在获得业务以后,为了提升自身的利润空间又会出现偷工加料、减少设计项目的情况,更是埋下了很多的质量隐患,导致一些设施、设备质量严重不达标,甚至不能正常使用。
4.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
民营企业有着很严重的乱搭乱建问题,这些企业的建筑在经过审核验收以后,有些会私自搭建仓库、车间等建筑,挤占了消防通道的空间,同样也降低了防火间距,打乱了原有建筑的消防布局,对于火灾防范以及救援都是相当不利的。这些企业还存在着生产组织混乱的情况,由于不重视安全防范,也就没有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有些就算有了安全管理制度也得不到有效的实施。管理人员大多认识不到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设置消防安全设施的时候大多是为了应付检查,流于表面,有时候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甚至逃避消防部门监督,一些建筑没有经过消防安全检查就投入使用,生产现场也缺乏科学的管理,没有配置相应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对于已有的设施也没有进行严格的维护和管理。
5.用火、用电、用气不规范,存在大量火灾隐患
根据调查结果,民营企业的生产和生活上,对着火点的运用存在很大的风险,但是他们从来没有严格控制操作的规范。如:2003年6月13日, 崇州某酒厂酒库就因为员工的不规范操作,在酒库内使用非防爆电机进行抽酒作业,导致酒库发生爆炸,一人因此重伤,并给企业带来了10万余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三、中小型民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业主重视不够,未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其管理人员大多由其投资人员担任,这些人可能是下岗职工,也可能是农村人员或者是公职人员,他们普遍缺少管理知识和经验,专业技能也比较欠缺,在创办加工厂或者是作坊一类的工厂的时候,对于相关的法律,比如消防法规等都不是太了解,通常都是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对于安全生产却不够重视。这就导致这类企业在消防安全管理上的忽视,没有制定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也不会在消防安全防范上投入过多的资源,企业的一些消防管理人员也多数不是专业人员,不熟悉消防知识,对自身的岗位职能认识不清。
2.未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虽然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方式比较灵活,但是它的管理却是缺少规范性,通常对于制度的执行力度都不够。对位岗位上的人员缺少监管,往往会出现在岗人员疏忽职守的情况,不能及时的发现火灾和报警。2002年8月17日,崇州市某公司模具车间火灾的发生就是因为值班人员离岗,而没有及时的发现模具的异常情况导致的。这次火灾给企业带来了26.5万余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3.员工的消防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防火灭火技能
中小型民营企业员工的素质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员工就没有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而企业又疏于管理,忽视消防安全培训,在岗员工认识不到自身岗位的危险性,更是没有应对火灾的知识和能力,在发生火灾的时候无法自救或施加救援。
4.未开展有效的防火检查,对存在的火灾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
中小型民营企业大多对于消防安全管理不够重视,企业通常都没有专职的消防管理人员,很多都是由其他员工兼任,没有相应的消防知识和能力。对于消防知识的宣传,防火设施的检查和设置都没有经验,无法及时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61号令)等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小型民营企业必须要增强业主的消防法制意识,不断提高消防管理能力。
1.加大消防执法检查力度,从源头上杜绝火灾隐患
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要想做好其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第一步就是在进行企业建设时,建筑设计部门一定要严格的依照国家工程建设中消防技术的标准来进行建设设计,同时相关消防部门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工作,一旦有审核不符合标准或者是没有进行审核的项目,相关建筑部门不允许对其发放施工许可证,此建设单位也不能进行施工作业。对于建筑工程的扩建、改造和室内的装修装饰进行审核与验收时,相关消防机构必须严格要求按照标准进行审查,如果出现不合格的情况,绝对不允许进行使用。第二步就是消防部门必须严格依照《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120号令)进行其工作职责,大大加强消防部门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进行消防监督抽查力度,如在抽查中发现有违法违规的现象,严格依法进行查处,加大对其企业的教育宣传工作。最后就是消防单位以属地管理为原则,对本管辖范围内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做出相应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逐渐成为一种制度,对消防安全工作不懈怠,渐渐的使工作人员与广大居民加强消防安全的意识。做到了上面的几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火灾发生率就随之减少,消防安全的情况也逐渐转向良性的发展方向。
中小民营企业大多集中在工业区,所以,一定要做好工业园区的消防防范,从园区的设计之初就要做好消防规划。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消防技术标准规范严加要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还要尽量的降低成本,消防规划一定要做好实地考察,从全局上进行布局,对园区的消防车道、水源以及通信等都要做好统一的安排。按照厂房类型的不同进行安排,一定要做好防火分区工作,控制好防火间距。
2.建立行之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
加强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应本着“安全自管、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原则,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狠抓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业主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按照《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切实履行消防安全责任人的消防工作职责,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同时,要把消防安全责任分解到各部门、各岗位,落实到人,实行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并与经济利益挂钩,认真落实好“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2)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为了做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企业自身也应在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完善对员工的奖惩机制。(3)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员工防火灭火技能。中小型民营企业业主和员工应着重加强消防法规、防火灭火知识的学习,熟悉了解消防设施器材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做到懂得本场所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火灾危险性;会报火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等“一懂、三会、四个能力”的要求,做好职工培训。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灭火应急预案,组织工作人员经常进行火灾演习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我国一些中小民营企业的火灾危险性是非常大的,很明显的显示出其企业的火灾问题和隐患,火灾的发生率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所以,相关消防监督执法部门眼下迫在眉睫的任务是,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开展防火知识宣传、演练等活动,并对这些民营企业加大检查力度,尽可能的杜绝和预防火灾的发生。
参考资料
[1]李婷婷,沙爱民,卢正宇,雒应. 民营企业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6)
[2].孟建丹,商红标.浅析民营企业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交通科技,2010(02)
[3].李金海,刘炳胜,戚安邦. 民营企业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5(04)
[4].裴文文,邱春霞. 民营企业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交通标准化,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