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实施途径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   作者:唐桃锐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机遇,建筑行业在我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身份证号码:44170219961020XXXX  广东省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机遇,建筑行业在我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信息技术逐渐的融入到建筑行业中,新形势下,管理人员积极在工作中尝试使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以期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有效的提升建筑管理工作的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科学发展。建筑行业在行业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是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进度,进而加快社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实施途径
        引言:在建筑工程规模逐渐扩大的情况下,建筑工程管理中涉及到的事物逐渐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管理工作的难度,管理人员难以系统的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管理。信息化背景下,建筑行业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融入信息技术进行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力求实现施工管理工作信息化,进而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确保管理工作可以为工程后续施工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保证相关工作可以顺利实施。但是在施工信息化管理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管理人员在明确信息化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使用优势后,要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效的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一、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行业内部竞争形式严峻、人才缺乏等现象使得管理措施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导致建筑工程整体水平大幅降低[1]。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并没有认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未对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和改进,在管理工作中投入的精力较少,导致建筑行业的管理工作依旧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传统的管理方式中,管理工作中信息接收及处理的效率较低,而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信息处理的质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化使用工作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相关工作仍需进一步改进。
        二、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应用范围狭窄
        在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应用范围狭窄的情况,导致管理工作水平难以提升。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相关人员会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电子信息的储存,而在施工的场所内是不能轻易的接触到电子设备的,这就导致信息传递工作受到限制。而且部分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较低,因此,信息技术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应用范围较为狭窄。而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更多被利用在招标、预算管理等方面,在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阶段应用较少[2]。
        (二)信息化管理工作并未快速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为提升信息的安全性及提升信息分析工作的质量,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但是其并未形成一定的机制,没有根据工作人员的职责设置一定的权限,也并未进行安全机制的完善,导致信息存在着丢失及被篡改的风险。没有与政府、其他企业之间建立交流平台,不能实现行业内部信息交流工作,使得行业中信息交流具有滞后性,虽然有关人员积极尝试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利用,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仍旧不够理想,无法大幅度提升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
        (三)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偏低
        管理人员是信息化管理中最为关键性的因素,但是由于建筑行业中自身建设不足,出现了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偏低的现象,导致无法使用信息化技术有效的提升建筑行业管理工作的水平。管理人员不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在施工现场得到的资料不能及时的输入到信息库中,导致信息的利用效率降低。针对这种情况,建筑行业会招聘信息技术专业性人才进行相关工作,但是专业人员不具备良好的建造知识,依旧无法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利用[3]。
        三、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一)有利于做好战略规划
        建筑企业要在信息化管理手段使用前,对其优势进行深入的分析,保证其可以在使用中充分的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在决策阶段可以通过行业内信息数据的搜集及分析,明确行业的发展目标。通过对自对施工技术及施工成本控制技术等方面信息的分析明确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确定解决对策,做好战略规划,进而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4]。


        (二)有利于调整工作流程
        建筑工程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有着固定的流程及施工模式,而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对施工过程中各项数据进行有效的搜集,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后,可以明确施工流程及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对工作流程进行调整,保证建筑企业施工流程更加的合理,以此体现出信息化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优势,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有利于规避企业风险
        信息化管理工作有利于规避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这是建筑企业信息化使用的优势之一[5]。在材料采购环节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了解供应商的具体情况,可以提升材料采购双方之间沟通工作的质量,减少采购材料质量不符合施工需求情况的出现,进而避免成本的浪费,规避建筑建造中的风险。另外,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对施工整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有效的进行风险的规避,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四、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具体途径
        (一)统一管理体制
        在明确信息化管理在建筑工程使用的现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后,建筑企业要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进而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建筑企业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下要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进而提升管理工作的秩序性。首先,政府与企业间要建立一定的信息共享平台,保证企业可以及时的参与招投标工作。要建立行业内的信息交流平台,明确各个供应商提供的材料质量,进而实现对材料的管理。另外,相关人员还要建立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机制,提升各个部门在施工工作中的交流便捷度,进而提高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质量。
        (二)通过信息技术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现阶段,监察工作会通过计算机对施工后的信息进行监察,虽然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监察工作的便捷性,但是监察人员不能直接指出施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增加安全事故的几率增加。监察人员要积极的进入施工现场,对施工现场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核查,进行信息的收录工作,进而提升信息化技术在监察工作中的应用水平。另外,监察人员应与管理人员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明确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以此为依据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6]。
        (三)提升信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是信息技术的使用人员,因此,建筑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工作建设的过程中要积极的提升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建筑企业要对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使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逐渐掌握信息技术,并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管理工作。对引进的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建筑建造专业知识普及工作,帮助信息技术人员掌握建筑建造专业工作内容及目标,以此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
        结论:虽然建筑行业在工作中积极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管理工作,但是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部分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偏低,而且信息化技术应用范围有限,导致施工管理水平难以得出显著的上升。信息化管理在建筑行业中可以帮助企业做好战略规划,有利于企业规避风险,促进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要在信息化背景下,应注意统一管理体制、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并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进而提高建筑行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质量,促进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顺.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城市建筑,2019,16(27):173-174.
        [2]韩宇杰.新形势下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价值研究[J].门窗,2019(10):45.
        [3]张辉.基于信息化管理的脚手架工程安全管理应用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20.
        [4]李炳喆.新形势下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研究[J].南方农机,2018,49(20):141.
        [5]杨旗光.现代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建设,2018(12):72-73.
        [6]潘珂.基于BIM技术深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管理平台研究[D].广西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