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古典诗词诵读的实施路径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0期   作者: 刘骥
[导读] 诵读是学习古典诗词的重要方法之一。

        刘骥
        重庆市开州区临江中学 405408

        摘要:诵读是学习古典诗词的重要方法之一。笔者立足自身教学经验,浅谈了高中古典诗词诵读的四点教学策略:即诵读资源的准备、诵读情景的创设、诵读方法的指导和诵读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古典诗词;诵读;路径
        我国自古以来都有诵读诗歌的传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观之,诵读是学习经典诗文的不二法门,是提高诗词鉴赏能力的重要方法。几千年来,古典诗词正是在朗朗读书声中得以代代传承。正如文化学者余秋雨所讲:“(古代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学习和诵读这些经典篇章,正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是对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鉴于此,如何高效地引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人情感,品味汉语魅力,树立文化自信,成为语文教师的必修课。
        一、精选或整合诵读资源
        1.精选,即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精选古典诗词进行精细诵读。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岳飞的《满江红》等篇目都是适合诵读的经典篇章,它们或故事离奇感人、意旨发人深省,或句式扬抑回、情景理声交融,或诗句参差错综、气象不凡,或感情悲愤交加、气冲斗牛。诵读好这些诗篇,不仅可以使学生受到心灵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诵读水平,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2.整合,即为了深化诵读目标而对相关的古典诗词进行资源整合。一是围绕同一主题整合诗词资源,如教师引导学生将杜甫的“三吏”“三别”系列诗歌整合在一起进行诵读,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二是整合风格相近或相反的诗词,如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豪放词风,可以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 密州出猎》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与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结合起来诵读;还可以将李清照、柳永的婉约词与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进行对比诵读,使两种不同的风格更加突出。三是整合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诵读,如为了全面解读李清照其人其作品,可以将词人早期词作和南渡后的词作进行比较诵读,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造成这种巨大反差的原因,使语文教学更全面更深入。
二、创设诵读情景
        诗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独白,是主观情绪的书面表达。通过反复诵读,读者根据已有的体验走进诗人世界,解读作品内涵,感受诗人情怀。同时,诵读过程还是读者的再创造过程,通过反复诵读,读者将自己领悟的艺术世界表达出来。但这种无限接近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读者的艺术再创造是需要“点燃”的,是需要“催化剂”的,创设诵读情景就是一种“点燃”措施,是一种“催化”的技巧。
        1.查阅资料,把握时代命脉和个人遭际  时代是感情的符号,个人遭际是作品情感的注解,只有通过资料,了解诗歌背后的故事,才能准确把握字词的感情和作品的灵魂。众所周知,大唐盛世孕育的是包容大度的精神,因而文坛吹过的尽是积极进取的诗风。诵读盛世之作,诵读者必须要有开拓创新的青春风貌,必须要有昂扬奋进的乐观向上。

反之,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多少有识之士唱起的尽是壮志难酬的悲愤。诵读这一时代的作品,大都是“胸中有块垒”,理想的丰满与现实的无奈交相叠加,诵读时自然多了几分深沉与慷慨。
        2.情景转移,置身诗境。引导学生乘上联想与想象的翅膀,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设身处地地站在诗人的角度去观摩景物,想象画面,体验情感,得到情感上共通与享受。如在诵读白居易的《忆江南》(其一)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三月的江南,阳光和煦,江花绚烂,江水碧蓝”,如此明丽绚丽的画面,怎能不让人心生摇曳、激动万分呢?诵读时,喜悦与热爱之情自然流露。
        3.范读引路,在情景模仿中创新。借助网络,下载一些高质量地诵读视频或音频,学生在观看或倾听的过程中,注意范读的语速、停顿、重音、情感等问题,并在文本上作出相应标记,在自我诵读过程中,先在已有的情景中进行模仿,达到“入格”,然后跳出范式,读出自己的风格,做到诵读创新。
        4.配乐而诵,相得益彰。我国古典诗歌皆可诵读。《尚书 尧典》里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意思是说:“诗是用来表达人的志意的,歌是延长诗的语言,乐声之高低抑扬依随歌咏而变化,音律要谐和五声。”诗歌本身是古人用来咏唱的,诗词的创作一般都有韵律的要求,是符合音乐本身的。因此,在引导学生诵读时,可根据诗歌内容选择适宜的背景音乐,将诗与乐有机结合在一起,朗读者的情绪随着音乐而点燃。
三、强化诗歌诵读指导
        教师必须强化对学生诗歌诵读上的技巧指导。当然,每首诗歌的诵读技巧不尽相同,但笼统来讲,无外乎字音、语速、停顿、重音、情感等方面。诵读首先在于字音准确,咬字清晰,尤其要克服地方方言带来的朗读困难,如h/f不分,平翘舌不分,边音鼻音不分等,也要注意声调的调值以及变调问题。语速的快慢不可一概而论,要根据诗人的表达情绪而来。停顿有句内停顿与句与句之间的停顿,一般而言,句内停顿较短暂,句与句之间停顿长一些。重音具有表情达意的效果,起强调的往往重读,副词也要重读,一句话中重读并不固定,关键是看你着重表达什么意图。情感是诗歌的归宿,朗读中最是要注意,但情感的表达建立在在对作品的理解之上。因此,理解诗歌的内荣是诵读的关键,而好的诵读又可以促进对诗歌内涵的深入挖掘。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
        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句名言:“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这句话道出了实践与练习的重要性。诗词诵读也是如此。只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让诵读成为课堂的常态,才能增强学生的诵读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敏锐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如诵读李白的《将进酒》一诗,可以有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范读、视频范读、个人朗读、小组诵读、集体诵读等形式,一堂课下来,几乎是书声琅琅,学生在朗读中思考,在诵读中品味,语文味就出来了。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诵读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评价的方式多样,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点评和鼓励。另外,教师要重视学校定期开展的经典诵读比赛,以赛促读形式可以提高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与重视程度。
        古典诗歌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有语文特色的教学形式。积极开展古典诗歌诵读教学,提高学生诵读古典诗词的热情,提升学生诗词鉴赏水平,是我们作为语文老师的责任与义务。如果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味到了古典诗词的情感美、结构美、音韵美、语言美,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产生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和归宿感,也算是作为语文老师该有的使命与态度。
        
        参考文献:
[1]牟守斌.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经典诵读实践研究[J].中小学教育.2020
[2]王影.论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J].基教与成才研究.2018
[3]陈飞.经典诵读实施策略浅探[J].新课程(中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