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实践教学在普及德育中的双重功能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9期   作者: 任艾丽
[导读] 影视的实践教学是为培养影视人才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任艾丽
        上海震旦职业学院  上海市200000
        【摘要】影视的实践教学是为培养影视人才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同时在影视拍摄实践过程当中也可以引导学生获得德育思想的培育。本篇文章主要从拍摄抗疫题材短片的三个步骤及其在此过程当中显现的德育教育效用对文本课题展开了分析,同时又于结语当中对影视实践及其德育教化未来展开了美好的憧憬。
        【关键词】新冠疫情 影视实践教学 普及德育 社会正能量 磨练意志
        2020年年初,武汉突然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国蔓延,国家面临一场突如其来、看不见硝烟说的战斗。在这次抗疫中,除了伟大的医护人员外,涌现出各行各业的英雄,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为平息这场病毒贡献着,他们的精神品质是值得被发扬、被歌颂的,而影视作品是最直观且能感同身受的表现方式。[1]疫情之后抗议题材的影视作品,如《在一起》、《最美逆行》、《疫战》等都给了人们不同的思考和感受。
        在这个特殊的时候,影视制作专业的学生可以把灾难当教材,把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无疑是一次身临其境的德育教育。影视的实践教学是为培养影视人才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中拍摄作品是一项最为综合的实践模式,也是高职高专学生比较适合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工匠型”人才的最好途径。[2]
        根据以上目的,我们随机选择了上海震旦职业学院东方电影学院的20名学生,他们分别来自戏剧表演、影视编导、摄影摄像技术及音像技术专业。制定了拍摄有关于抗疫题材短片的要求,并将项目分成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从新闻中挖掘故事,感受社会正价值正能量
        这次的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全国各地特别是武汉地区涌现了很多感人事迹,但是同学们主要生活在上海,所以为了更贴近自己的生活。这一阶段,我们让学生集中收集了与上海有关的疫情新闻。20名学生一共收集了上百条的新闻,整理出15条有影视作品改编价值的新闻,有在上海的各行各业为疫情地区或者医护人员尽的一份力,也有上海的医护人员去支援武汉的,[3]也有在上海市民在疫情期间的感人事迹。其中,学生对有关张文红医生的影视采访资料进行了总结归纳,同时从中总结出了以张文宏医生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在抗疫面前的奉献精神。
        
        艺术类的学生比较喜欢控诉和表达生活中的黑暗面,在以往的剧本创作阶段问题比较明显。但在这次的疫情题材中,学生们对于这类正能量题材没有一丝反抗情绪,主动的要表现这些英雄们的事迹。这是我们这次在剧本指导时候发现很大的一项变化。
        同学们从15条新闻里,考虑到拍摄性的问题,同学们把两则新闻捏合在一起,最终创作了《骑士》这个故事。这两则新闻分别是:1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份上海一面包店夫妇通宵为赴一线的医护人员制作并送达面包、点心,以及3月19日中国外卖小哥高治晓作为唯一华人面孔登陆美国时代周刊,他在疫情期间每天跑一百多公里,完成至少八十单的外卖,让在家隔离的百姓感受到一丝希望。
        同学们找到了新闻里的原型,上海某西餐店老板,并对他做了采访,而外卖小哥远在北京,只能通过新闻采访和报道多方了解。[4]这对于剧本的写作及学生们心灵的洗礼都特别有帮助。
        二、拍摄及制作阶段,实践中磨练意志
        剧本完成后,就是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在这个阶段,学生们不但可以在实操中强化专业技能,更可以强化职业道德、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这是未来在工作岗位和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道德品格。


        就在开拍前一周,电视剧《在一起》热播了,同学们还担心故事会有雷同,在观看之后,故事并不太一样。却意外收获了一个感受,便是他们希望自己的作品也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心灵震撼。这次拍片中,学生们遇到了突如其来的降温,好几天的下雨,由于衣服准备不充分,大家一下子病了一半,这也给了学生们一个教训,平时一定要锻炼好身体。但同学们上了片场就犹如上了战场,一个人停下来,整个剧组都会拖慢进度,所以他们再苦再累,只要在身体允许的条件下,坚持在剧组。
        拍摄现场也会突然出现很多状况,特别是外景,有拦不完的车,有不自觉的行人,还有控制不住的孩子等等。每天的拍摄进度也会因为同学的身体情况,技术问题以及演员的状态有变化。无论在艺术创作或者剧组运行,同学们都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如何处理突发状态,如何应急,如何如人沟通的各种能力,这是在课堂中没有办法实现的。[5]当主演的身体因为着凉也发烧时,还要淋着雨全身湿透的拍摄,摄制组的同学们都说算了,但主演咬咬牙,说“没事,演英雄就要像英雄,我还撑得住。”摄制组的同学也被感动了,拍摄的进度也加快了。
        三,各学院展映影片,成果转播正能量
        艺术的价值更多来自于其传播性。经过了拍摄剪辑之后,先是在剧组里小规模的展映了。剧组里的同学们无一不被故事所感动,特别是看到自己的辛苦多日的成果终于展现了出来,更是百感交集[4]。
        当影片在别的学院放映时,受到了两种赞扬的声音,一个是故事太感人了,有哭点也有笑点。另一个则是对于他们的同龄人能拍出这样的作品,他们表示很敬佩。这给了剧组同学们很大的鼓舞,创作热情更大了。这种沉浸式的感受,多于单纯课堂上的赞扬或者成绩优秀更有效。
        短片仍有一定的瑕疵,以往成片有问题,老师屡次督促学生修改,他们都没有行动力。但是这次放映之后,剧组同学主动愿意为其付出努力的修改。因为他们期待影片能够发布到网络上获得更多的关注,让更多人看到这个世界上总有平凡人做着不平凡的事情。这就是实践中德育的渗透性带来的结果。
        结语
        正是因为实践教学的高度参与性,把实践活动与德育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全面更切身的感受英雄们内在的美好精神,再加上,艺术是具有不可分割的道德属性,可以引导人类的情感,引导观众的价值认同,影响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实践后所产生的的艺术成果可以去不同场地展映,也可以发布到各个网络平台,以辐射更广的范围,促进其传承及再教育的作用,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品质和文化。这就是所谓的影视实践教学在普及德育中“双重功能”。
        通过这个小小的项目,确实看到了在艺术实践教学中加入德育教育给实践带来的变化,以及实践后艺术成果,再次作用于普及德育教育的优势。在未来,这个实验将铺开至本学院所有专业的所有学生,并将通过更多的数据采集,不同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影视实践对于普及德育中“双重功能”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韩太平.大数据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升路径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
        [2]张有林.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比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1).
        [3]计旺慧.上海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比较研究———以一期课改和二期课改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4]唐良平.政治课教师课堂教学的关键能力———基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10):90-94.
        [5]李海芬.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基础课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基金项目: 2020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 2020-D-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