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9期   作者:王海军
[导读] 身处信息化时代中,学校和教师个人想要改变现有的高中学校德育工作
        王海军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第一高级中学     455000
        摘要:身处信息化时代中,学校和教师个人想要改变现有的高中学校德育工作现状,提高德育工作成效,就必须从转变教学理念入手,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活学活用信息化手段,充分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服务到高中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去,为培养综合化、个性化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育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 德育 策略
        目前学校开展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德育课、社团活动和第二课堂进行。
一、在德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教学未能较好服务专业和能力的培养
        德育课程大多是通过国家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展开的,并没有结合自己学习的专业特色及学生特点进行校本化。而且高中学生对于课堂教学这种传统模式本身就带有抵触情绪,在课堂上传授有关的道德知识,要求学生记忆良好的行为规范,缺乏实践环节,而且理论层面的知识,也不能更好地内化于心。
        (二)德育活动缺乏特色
        主题活动大多墨守常规,创新不足,不是采用会议、参观等“管教”和“灌输”的德育教育方式,就是开展趣味运动会、游园等热闹却缺乏深意的活动,导致德育活动的教育效果不佳。
        (三)德育课程教学与学生德育活动脱节
        有许多学校“育人”似乎只是主管校长、学生管理部门、班主任的事情,教学和学生管理两个部门互不配合,“各自为政”。德育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德育活动不相关,导致两者虽目标一致却毫无联系,严重脱节,没有形成德育教育合力。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偏向传统单一的应用
        应用新媒体教学往往在备课时要收集较多的素材,制作过程较繁杂,所以部分德育课教师教学中不愿耗费精力去准备,因此这些教师更倾向于选择比较轻松的“PPT+教案+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
        (5)德育工作者的水平参差不齐
        高中的德育工作主要由班主任、辅导员和德育教师开展,还有学校其他学生管理部门的教师及少量学生干部辅助进行。而大部分班主任及专业课教师都未进行过专业的培训和教研,对于德育的理解也比较浅薄和笼统,往往都是在班级出现问题时解决问题,并不能够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管教”和“灌输”多余“传授”和“引导”,从而导致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滞后。
         以上是高中德育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从而引起我们思考和探索:如何在信息化时代中,合理调配信息技术资源,善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与改进现有的德育工作方式方法,扩展德育教育的途径,以解决这些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德育工作的融合策略
        目前,上级主管部门已经编发了一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的教材,然而在学校的课程计划中,并没有专门安III~II关的课时。同时,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中也没有现成的德育内容。现阶段采取的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进行整合,进行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相互渗透,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还存在脱节的现象,教育效果一般。下面就现代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整合,谈谈我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一)从信息技术的角度进行德育教育
1.挖掘信息技术中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网络媒体信息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会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需要教育教师进行筛选和过滤。筛选的工作,需要我们认真备好课,精心组织和准备好教学内容,从大量的信息中选取有教育意义、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让学生体验,从而进行灵上的净化与熏陶。过滤是指将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对学生心灵产生诱惑与毒害的信息过滤掉,以避免学生受到伤害。过滤需要在网关防火墙和学生的客户端安装过滤软件,进行技术屏蔽。
2.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道德、意识和品质
平时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地使用计算机的习惯。具有良好的网络道德,不传播计算机病毒与不健康的内容,不非法窃取他人的信息,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尊重版权与著作权,未经著作人同意,不复制其软件作品,自觉使用正版、反对盗版。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沉迷于网络和网络聊天、网络游戏,自觉抵制网络黄毒的意识,能够对不良信息有较强的抵抗力,明白网上活动也要遵守社会道德准则与人际交往准则,不阻碍正常的信息交流,不破坏网络环境与安全。具有耐心、细心和认真思考,努力尝试,决不放弃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3.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德育的主阵地
为了使学生的网络生活有场所,吸引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接受教育,可以组织教师研发学生乐园的相关软件,建立虚拟的网络生活世界,搭建学生生活交流的平台、网络实践的场地、健康成长的塔标。学校网站中设立“你言我语”进行网络交流、“快乐课堂”进行网络学习、“小试牛刀”组织网络实践、“成长日记”记录成长航标,在这里,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参加社区内的各项活动。传统节假日与纪念日可以建立主题网站,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二)在德育教育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1.信息技术下的德育内容更具感染力与说服力
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班会课形式,引入信息技术的方式,搜索与展示信息技术条件下,生动丰富的图文资料、视频短片,展示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这样的主题班会,避免了教师简单空洞的说教,使主题班会课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政治课及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多媒体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具体,同时可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2.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德育的育人模式与手段
传统的德育工作可能对学生已经没有太多的吸引力,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德育内容可以是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学生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德育内容。网络技术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师生交流变得平等,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去搜集自己想要的知识,寻找自己遇到的问题,达到自主教育的目的。同时,网络的心理辅导交流可以避免暴露自己的身份,保留自己的隐私,可以大胆地吐露内心的感受,师生能够单独交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在更新学校机房时,可以将旧电脑拆除放置在每层楼梯间或教室的走廊上,引导学生课余时间随时点击浏览,搜索课堂中需要的资料。不要怕这会更加重孩子沉迷网络,堵不是办法,关键是如何去引导。
3.有效利用学生信息技术特长引导特殊学生对一些有计算机基础,动手能力强,有强烈的表现欲,由于找不  到施展才能的机会继而转向破坏计算机设备甚至搞垮计算机网络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就成了老IIii~中的“捣蛋鬼”,然而,如果能够适度引导,也可以将他们的这些“缺点”转化为优点。我们可以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培训,让他们参与到管理、维护机房设备和教室信息设备的工作中去,使他们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好帮手。要组建好队伍,定期组织培训,定期组织考核,对他们所负责的设备完好情况,设备的摆放与卫生进行评价。这样这些小管理员既能发挥所学的知识,又能减轻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还可以组织他们参加各级各类的网页设计与动画制作比赛,最终发挥他们的特长。
将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进行整合,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补充,也是信息技术教学本身的重要内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德育教育将扮演重要的角色,现代信息技术将不断推动德育教育的发展,为素质教育的推进注入新的活力。
   此论文是2020年度安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信息技术在高中德育主题班会中的应用研究》(编号:ayjky2036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韩艳,杨新宇.我国高中学校德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8(30):167.
[2]陈明,叶苑颐.浅析信息化环境下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J].教育导刊,2016(12):124-137.
[3]信息技术如何与高中课程有效整合[J].车菲.中国教育报[N],2018-11-20(011),职教周刊·教改探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