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小红
开封市金明区水稻乡南北堤小学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在新形势下需要以音乐核心素养培育为基准,做好多方面的调整和控制,此时教师就需要高度重视课堂的有效性提升问题。本文以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一年级《勇敢的鄂伦春》音乐教学课程为案例,对于实际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多维度优化,以确保音乐课堂朝着有效性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新形势下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越发关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希望可以培养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越发关注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提升,继而步入到终身学习的状态,越发关注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希望可以塑造学生高尚的情操。很明显上述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就需要确保每一堂音乐课程是有效的。
一、设定精细化的教学目标,形成教学架构
教学目标的科学设定,是确保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本次课程而言,教师在思考学生学情之后,将目标设定为两个层次:1)要引导学生去了解鄂伦春族的基本情况,主要从服饰的角度,生活习性的角度来探讨,使得小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产生兴趣;2)保证能够有感情的演唱对应的歌曲。很明显上述的教学目标是遵循学习规律的,在了解对应少数民族的基础上,慢慢对于少数民族产生兴趣,在聆听少数民族歌曲的过程中,渐渐想去使用歌唱的方式与这样的少数民族进行交流,因此在后续的教育教学中,也需要依照这样的顺序来布局音乐教育教学内容。
二、设计前置性的学习任务,提升学习自主性
在实际课程开展之前,教师会给予学生布置对应的前置性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查找关于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然后选择其中自己小组成员最感兴趣的少数民族,对于该少数民族进行介绍,尤其需要关注这样的少数民族有怎样的民俗,怎样的舞蹈或者怎样的歌曲,在收集到对应资料之后,试着以少数民族介绍人的身份来进行演讲,首先在小组内进行交互,接着在课堂上派遣小代表去进行讲述。依靠这样自主性的活动,可以使得学生对于少数民族形成比较正确全面的认知,这将为后续鄂伦春民歌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最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前置性预习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培育和锻炼。
三、认真聆听对应的歌曲,感悟歌曲中的情感
小学音乐教学教学中,一定要给予学生创设理想的聆听环境。对于本次教育教学而言,此环节的教学步骤为:首先,教师会播放对应的录音,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去聆听,看看自己能够听到哪些内容,然后使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对应的意象,此环节是自由开放的,学生完全可以自由表达,没有必要去在乎对错,关注的是聆听体验的增强;接着,要求学生打开书籍,对照书本中的图片去观察对应少数民族的服装,分析这样服装的特点,对于对应特点进行归结;在此之后可以再次其聆听对应的录音,让学生假设自己是鄂伦春人,想象一下自己处于严寒的天气下,在对应的森林中做了些什么?依靠这样的情感转移,使得学生能够对于歌曲中的情感有着更加深刻的体验。
四、倡导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渐入演唱佳境
引导学生以分句朗读的方式来进行,要求在朗读的过程中,要学会打节奏,声音位置一定要高;接着师生一起去对于节拍进行划分,并且反馈出对应的节奏位置,控制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学生跟随着琴声有节奏的进行朗读,此时需要将注意力放在二分音符上;跟着老师一句一句的进行演唱,学生可以进行接唱活动,在此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是音准和节奏的吻合性,再者学生和学生进行歌曲的接唱,分两个小组来进行歌曲演唱,在某小组进行演唱的时候,其他小组可以帮助其寻找错误点,然后进行校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扮演小鄂伦春,思考你会以如何的状态去面对各种困难?然后你会以怎样的情绪去演唱对应的歌曲?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带着自豪或者骄傲的情绪,试着进行歌曲的演唱,由此进入到更加理想的音乐学习格局。在此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各个小组派遣一个代表来进行演唱,每个小组一个代表,然后每个代表演唱完毕之后,需要对于这样的演唱效果进行评价和打分,最终选择出优胜组,在这样竞赛机制的融入中,实际的音乐课堂展现出活跃的氛围,音乐学习也进入到一个更加深度的状态。
五、结语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教育教学行为的优化设计,是驱动小学音乐教育体系完善的关键所在。在此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要以正确的视角去审视此问题,并且确保将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使用进去: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前置性任务驱动教学法等,这样才能够使得实际小学音乐的教育教学朝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进展。
参考文献
[1]王晓波.小学音乐课堂中游戏教学有效性探索[J].北方音乐,2020(11):182-183.
[2]陈悦宁.探析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北方音乐,2020(11):224-225.
[3]王钰欣.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分析——以《视唱练耳》课程为例[J].艺术评鉴,2020(09):114-115.
[4]胡庆新.综合性艺术表演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J].黄河之声,2020(0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