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翼心
安徽省明光中学239400
摘要: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新教改对学生的要求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也包含学生的体育素质,近年来,学生的体育课程一直被忽视。新课改要求,必须重视对中学生的体育素质教育。创新固有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活动中来,做到劳逸结合。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制定教学目标,最大化提高体育课堂效果,提升中学体育整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前言:对于中学阶段学生来说,体育课的存在也是至关重要的。中学生处于好动年龄段,需要适当的体育活动来放松和缓解压力。但体育课堂的存在不是随意性的,教师要制定专门的教学计划,按照不同学生情况施展训练。相关部门也要不断对中学体育课堂进行研究找出问题,在发展中逐步改善。
1提高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积极意义
在中学阶段,体育已作为独立门科被纳入学生课程表中。但是不同地区对中学体育教学要求不够规范,在中学体育课堂上达不到预想效果。需要提高中学体育课堂效率的有效性,提升整体体育教学质量。中学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提高能在短时间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中学生而言,体育课堂的时间是固定的。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可以给学生带来另类的体验。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让学生缓解强烈的学习压力,对后续升学考试中体育考试成绩也能有一定帮助。中学生处于学习紧张阶段,所以给学生用来放松活动的空闲时间并不多,尤其对于初中高年级阶段学生来说,每一分钟都很珍贵。所以在有限的体育课堂上进行高效率的体育素质训练,能同时满足短时间体育活动的要求,也能为学生后续的体育测试提供帮助[1]。
提高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制约性因素
新课改要求对教育实行全面改革,只是文化科类的教育科目,以体育为代表的综合素质也要进行改革。但在改革过程中,依旧存在部分制约性因素,阻挡改革的向前发展。
2.1 教学观念没有与时俱进
教师要提升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有些要从根本上转化传统忽视体育重要性的教育观念。改革文件虽已下发,但部分教师依旧秉承传统教学观念。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课堂授课时,依旧是保守的教学方法。例如部分学校对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依旧不够重视,在初中体育课堂上依旧实施“散养”的教学方法。即在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跑步等热身活动后,先让学生自由活动。这种方法的体育课堂对学生的体育素质培养几乎没有作用,白白浪费一节课的时间。长此以往下去,初中学生的体育素质训练被持续搁置。所以部分比较看重文化课成绩的学生,对这种方式的体育课产生排斥心理。
2.2 教学目标不能相互融合
课改要求任何科目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授课时,都必须有完整的教学目标。在开课之前就应做好准备,课堂上明确本节课的计划。在部分中学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对自己的授课并没有明确的计划。单纯把学生带领到体育课堂场地,学生本节课的安排完全随性决定。新课改要求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目标要相互融合,在课堂开课之前对学生情况做大致了解,即合理的课堂目标,提升整体课堂的有效性。
2.3 教学方法单一化
部分学生对体育课有抵触心理,主要还是体育课堂练习项目枯燥乏味,单一的跑步训练不仅消耗体力,且让学生得不到有效的体育素质提升。传统体育教学中就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化的弊端,例如,部分地区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一味地让学生进行跑步训练。单纯把跑步用来锻炼学生身体的途径,单一的跑步训练,不仅不会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因为长久的体力消耗影响后续其他科目的学习。
3提高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相关措施
3.1 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中学阶段的教育在学生诊断学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要求学生从文化课、体育课等各方面进行综合素质的提升。要提升体育课堂的有效性,要求教师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对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就不仅仅是简单的热身活动,需要进行一些入门级的体育项目训练。教师要对每堂课都进行简单的目标规划,例如本堂课要教会学生某个体育项目的简单动作,授课要讲求少量多次的教学方法。只有真正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且合理的安排才能真正提升体育课堂的有效性。不同地区对初中学生的体育素质要求不同,其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当然,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安全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3.2 加强体育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学习,也要与生活产生一定的联系。体育运动对人类生活方式起着调节作用,这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进行脑力劳动,身体就会缺乏一定的锻炼。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晨跑锻炼身体,教师可以带头提倡学生早上进行一定时间的晨跑训练。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体育,我们的身体进行活动,就是在进行体育锻炼[2]。
3.3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新课改一直强调课堂氛围,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体育课,教师都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好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兴趣,兴趣能调动学生对学习付出更大的精力。初中学生尚处于好奇阶段,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课堂教课时要注意营造有趣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在体育课堂上得到放松。部分教师只是一味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进行跑步训练,学生对于枯燥乏味的跑步早已产生了厌烦心理,学生的抵触心理会极大降低体育课堂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和学生征求意见,让学生对体育课堂活动提出建议。每节课都可以拿出部分时间来和学生进行学生喜欢的活动,女孩子可以去练习健美操,男孩子可以组织打篮球等。
结束语:
综上而言,对初中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是必然的。教师要想真正从本质上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必须完全转化固有的传统教学理念,按照新课改发展趋势进行改革。教师要从课前计划、课上目标、课后训练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对中学生进行授课时,保证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锻炼中得到压力的释放。对中学生的体育素质训练是必要的,要求教师必须加以重视,让学生真正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武平. 浅谈如何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 000(010):248.
[2]王莉婷. 浅谈如何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J]. 学周刊, 2018, 380(32):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