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艳
潍坊滨海中学 山东 潍坊 262737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缺的部分,当前教育改革的最大亮点就是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的变革,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降低数学教学的难度,充分突出“数形结合”的教学理念,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该文结合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针对我国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从注重体验,营造立体式课堂教学环境;和谐互助,搭建合作学习平台;观察总结,在动态演示中激发创新精神;动手操作,丰富数学活动经验4个方面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路径
引言
信息技术让数学课堂生动并充满生机,学生主动参与认知,这是每个教师的共同追求。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让先进的教学手段在生命化课堂教学中去努力、去争取,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1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是一门思维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以数字和符号为表现形式,蕴含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当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入融合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改良的新趋势,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公式灌输和漫无边际的“题海战术”显然已经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事实上,高中数学的表现形式较为枯燥,在符号的海洋中,学生往往表现的无所适从,而信息技术环境的营造则为高中数学课堂改良打下了一剂“强心针”,开辟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模式。通过图文并茂、数形结合的信息技术载体,有效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但与此同时,信息技术载体也是一把双刃剑,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特别是一般性的PPT呈现已经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传统课堂模式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学习枯燥感不减。为此,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成为时下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2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路径
2.1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才可能有神奇的火花。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利用课件展示,尽量地少讲、精讲,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观看课件后提出疑问。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帮老师、同学检查出错误来,并及时鼓励学生,课堂气氛自然也就融洽。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首先心中充满爱,心灵充满阳光,不把不快带入课堂,注重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和家庭状况,更要在学习上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时因材施教,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和成绩及时鼓励,表扬也要张弛有度。课件设计一些思想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心,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2设计教学活动
网络信息技术本身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形象性,在数学课堂中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有利于构建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网络技术提供了直观的数学学习方法,有利于转化原本抽象的数学公式以及数学定理,运用直观的形式来呈现数学知识。新课标在客观上要求培育高中生具备的抽象数学思维,进而尝试着运用抽象性的数学定理来解决日常生活经常遇到的各种数学问题。高中生通常面对较繁重的课业压力与负担,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数学课上设计多彩的课堂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来活跃气氛。在创造数学问题情境的前提下,师生共同探求数学问题的解答思路。
为此,教师有必要重新设计数学课的教学活动,密切结合各个教学环节,通过这种方式来确保数学课堂的实效性。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概率的基本定理时,可以用微机软件为同学们演示游戏抽奖的步骤和流程,在此基础上深刻把握概率的特征与内容。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与数学概率具有密切的联系,例如购买彩票与中奖的概率等。在讲解与数学概率有关的题目时,教师通常借助多媒体的方式来演示摇奖与抽奖的过程,这种场景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因此有利于调动兴趣并且激发高中生参与数学课堂探索的热情。
2.3观察总结,在动态演示中激发创新精神
思维创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内核所在。这要求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细致的观察总结,把握各个要素之间内在逻辑关系。为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教学的创新,要注重营造直观的教学情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在观察中总结规律,在规律中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的思维发展能力。例如,在讲授有关“空间四边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画版构建模式,展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再通过技术手段,营造空间感,添加辅助线,实现动态的旋转呈现。在结题时,还可以让学生现场操作,总结规律,也为今后更深入地研究异面直线问题打好基础。与此同时,要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宏观把握,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辅助,生成逻辑清晰的思维导图,对教材中各章节的内容进行合理的串联,让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真正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此外,教师可以在演示中,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利用多媒体构建模型,在一个正方形内放置一个内切圆,随机向正方形内丢一粒黄豆,问学生黄豆落入圆内的概率,通过建模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进行观察、思考,调动学生答题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2.4创设情境,激发情绪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个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举措。因为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新知识。笔者曾经听过一节“商不变性质”公开课,创设了一个动画故事情景。一天,猪八戒来到高老庄,大热的天想吃西瓜,庄主答应每天都给他西瓜吃,就叫下人拿4个西瓜给猪八戒,叫他平均分成两天吃,猪八戒连忙说:“太少了,太少了!”庄主说:“我给你8个西瓜,你要平均分成4天吃。”猪八戒又说:“老庄主,开开恩,能不能再多给点儿?”老庄主摸摸胡子说:“那好吧,我给你16个西瓜,你要平均分成8天吃。”猪八戒连声说:“好的,好的!”然后得意洋洋地走了。这时老庄主和手下都笑了起来。教师接着问为什么笑,从而引出商不变的性质。课件这样富于故事性和趣味性的演示,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结语
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改良的热点方向,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要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化变革,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根本方向,推动教学手段的变革和创新。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保持适度原则,要立足于课程标准,充分了解高中生学情,把握“手段”和“目的”的辩证关系,在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与参与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思维与解题能力的培养,养成长久的兴趣,实现核心素养与信息素养的共育,推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科学、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智.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8(18):7-8.
[2]吴毓敏.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7(9):111.
[3]颜春.“信息技术+数学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函数教学[J].现代信息科技,2019,3(13):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