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2期   作者:蒲学成
[导读] 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对传统的教育体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了响应新课改的要求,老师也在积极探索,力求制定出一套便于新时代学生学习的教育方法。
        蒲学成
        湖南省中方县泸阳镇中心小学   418003
        摘要: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对传统的教育体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了响应新课改的要求,老师也在积极探索,力求制定出一套便于新时代学生学习的教育方法。本文就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一议题,从给学生营造学习氛围,提升自主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制定合理的评分机制,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实验;动手能力
        引言:随着教学体系的发展与完善,科学实验这门课程登上了小学课堂的舞台。小学科学实验课程作为小学生对自然,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启蒙课程,深受重视。这门课程主要以学生实践为主体,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推动力。
          一、营造学习氛围,提升自主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是以观察和实践为基础去探索世间事物本质的一门课程。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新时代,科学实验这门课程显得尤为重要。以教育科学出版社教材为例,其中一章节是《我们的地球》。学习的目标是让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和科学家不断探索的过程有个初步了解,并且知道科学来源于生活中的现象。为了营造学习气氛,老师借助多媒体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地球的奥秘或者科学家探索地球之路等具有代表性的小视频,把学生带入情境[1]。然后根据课堂需求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看完视频大家都看到地球是一个球体形状,那是高科技发展科学家不断研究探索出来的结果,想象一下,如果科学家没有通过卫星拍摄的图片去证明,那么怎么验证地球是个球体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和思考。并且通过实验器具的准备,更能把学生带入情境,这里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课堂实验所需要的小地球仪,折叠的小纸船,笔,白纸等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让学生思考,怎么用这些小器材证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视频短片的播放,把地球以形象的立体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感官上对地球有个大概的了解。小学生往往对神秘的事物都有一颗好奇心,吸引了好奇心,学生就会自主去学习。因此,创造出一个代入式的学习环境,提升兴趣对小学科学课堂而言很重要。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
        小学科学课程的完好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是基础,课堂上以学生为主要地位,增加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实践的机会。以教育科学出版社教材为例《物质在变化》为案例。学习目的是通过实验了解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这里以蜡烛的燃烧验证事物的变化为例,播放一段生日祝福歌曲,配上蜡烛慢慢燃烧往下滴落的视频,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蜡烛是常见的物品,平时它是以什么状态存在的,加热后,会不断地往下滴落,又是什么状态,冷却后的蜡烛会产生什么变化等,带着问题让学生进入实验。在新式的课堂上,老师扮演着启发者引导者总结者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里可以根据实验需求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学生用蜡烛,笔,烧杯,纸巾,蒸发皿等器材设计实验,给蜡烛加热和冷却,并把观察到的蜡烛的变化记录下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做实验,记录,观察,总结,交流汇报。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几个贯穿主体的问题作为引子,让学生去研究,重要知识点和疑难问题老师再做统一的讲解。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启发引导,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求事物的本质更加有利于小学科学课堂的开展[2]。
        三、制定合理的评分机制,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
        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具有差异,因此不能以单一的试卷分数评定学生对科学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以教育科学出版社教材为例《铁钉生锈》为例,每个实验都需要小组团队协助,学生有不同分工,有的学生准备器材(无锈铁钉,砂纸,保鲜袋,细线,油,等),有的学生动手操作器具进行实验,有的学生根据实验观察铁钉在相同环境中加入不同物体产生的变化,有的学生针对铁钉在水,醋,油等液体中的变化做记录,最后小组探讨交流汇报……在任何一个实验中,每个学生都担任着不同的角色。老师可以根据平时的参与程度,课堂的考勤,发言积极程度,分析动手能力,规范的实验步骤和试卷考试分数做出综合的评定。这样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因此,合理的评分机制对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有着重要推动力。
        结束语
        对于小学的科学实验课堂,首先,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一个便于学生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并乐于参与其中,从而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其次,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加以启发引导,让学生去思考探究,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扩展其思维模式。最后,制定出合理的评分机制,鼓励为主,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科学的热情。这些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很好的积极作用,也推进了小学科学课堂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刘茂尧.探究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000(003):210-210.
[2]马宋民.小学科学实验中学生探究能力浅谈[J].新一代:理论版,2018,000(017):P.126-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