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芳
邢台市信都区32151部队幼儿园 河北 邢台 054000
摘要:家园共育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主要是指在幼儿园教育中通过家庭与幼儿园的通力合作,进行各种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共同促进幼儿健康、良好、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策略,同时也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阶段的幼儿园家园共育策略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师专业素养及认知的制约以及幼儿家长的配合程度,使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章对开展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家园共育;开展策略
引言
幼儿教育也就是学前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校教育中的基础内容。由于幼儿在幼儿园中学到的内容有限,所以幼儿教育的任务不应全部寄托在幼儿园中,家长也应注重对幼儿的家庭教育,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家园共育主要指的是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并通过双向互动的交流活动共同完成幼儿的教育工作。
一、家园共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3岁至6岁的幼儿幼儿园、家庭是其最主要的两个生活场所,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如果家庭和幼儿园可以有效的合作,让孩子们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生活相互衔接,相互配合,保证幼儿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都可以保持同样的状态,为幼儿构建起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也是为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想象力丰富,创造欲望强烈。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作用,教师能够与家长取得更多渠道的沟通与联系,从而为幼儿开展各种具有创新性教育的家园共育活动。在幼儿参与这些家园共育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对于新知识的渴望程度加深,创新能力得以激发,从而可以激发出幼儿的无限想象力。幼儿在参与家园共育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在游戏活动中努力获得自由体验。这种体验可以给幼儿带来无穷无尽的乐趣,并在这个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久而久之,幼儿的个人综合素质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二、幼儿园家园共育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家园双方的共育意识相对缺乏
在幼儿园家园共育策略的实施过程中,合作双方共育意识的树立是影响共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在现阶段的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中,幼儿家长一直认为孩子一旦进入幼儿园,一切关于教育方面的事务都应是幼儿园负责的,而家长只需按照幼儿园的要求进行配合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人员,对家园共育策略的认识相对深刻,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很容易忽视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使其逐渐边缘化。由此可见,家园双方对于家园共育策略实施的意识都相对淡薄,无法有效地进行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
(二)家园信任缺乏
由于担心教师会区别对待自家孩子,所以家长在与教师进行沟通时,总是一味地强调自家孩子的优点,对于幼儿存在的不良习惯避而不谈。教师无法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教育效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有一些家长认为教师才是进行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自己交钱让孩子上幼儿园,就是为了接受更加权威的教育,教师具有绝对的话语权,所以在家长会上只是一味地被动接收,不愿思考教育问题,甚至不敢发表自己的建议。另一方面,一些教师也会质疑家长的教育专业水平,常常会忽略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想法,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开展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策略
(一)幼儿园把家庭拉入进来,把工作做到公开、透明、温馨
一是在班级开设多种沟通交流的通信渠道,除了QQ、微信等,还可以利用抖音、美篇等时下流行的APP分享孩子在园的活动实录,保证家长可以充分的了解幼儿在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家长提出的合理意见和优质的建议进学校认真的考虑与反思,为下一步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二是利用有效的形式与家长互动,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内敛的家长,他们往往不喜欢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在班级开展留言墙、留言箱、或者留言便利贴的活动形式,并对他们予以回复,使家长真正的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来。三是及时进行家访,家访是教师可以更加直观清晰的了解到每一位幼儿家庭情况的方式。通过建立家访联系手册,将所得到的信息进行一一记录,能够清晰的反映影响幼儿学习成长的家庭因素,有目的的针对这些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家园共育项目,就可以使教师的工作事半功倍。
(二)教师与家长之间实现平等对话,达到家园共育的目标
想要让家园共育工作顺利开展,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平等对话非常重要。教师不能一言堂,家长也不能把教师看成教育孩子的唯一负责人。双方只有实现平等对话,改变沟通模式,才能更好地合作,探索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问题,并一起针对问题商量出对策。家长座谈会、家访等途径都可以实现教师与家长的平等对话。例如,我班以座谈的形式召开家长会。改变了以往教师说,家长听的方式,家长会上,家长与教师平等对话,相互了解孩子在园的具体表现及在家里的生活情况,进一步密切了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增进了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了解,帮助家长树立了正确的育儿观,有利于达到家园共育的目标。
(三)积极拓展家园共育合作形式,推动家园共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家园共育教学策略的内容与形式也得到一定的更新。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进行家园共育合作形式的拓展,以此更有效地推动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首先,教师可以开展家长学校,对幼儿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理念的指导,使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得到有效的提升和发展,与教师在教育理念方面形成高度的一致,共同促进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良好开展。其次,幼儿园还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选举一些有时间、有责任心、教育意识先进的家长,代表所有的幼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以此激发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形成更加良好、有效的家园合育和教育合力。
(四)举办亲子主题活动,推动家园共育的进程
要真正实现幼儿的健康发展,亲子活动非常重要。这种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及品质。幼儿园举行的亲子活动可以是要求家长和幼儿共读一本书、共看一场电影、共唱一首歌、共绘一幅画、共做一件玩具、共讲一个故事、共做一个游戏、共做亲子装等。教师和家长都要积极参与,和幼儿密切互动,给幼儿营造和谐、快乐、亲切的成长氛围。例如,2018年5月31日上午,我班开展了一次亲子活动。活动开始后,家长和孩子们利用自己准备的废旧材料制成环保服装,家长们集思广益,谁和谁的都不同,并穿上自己制作的时装,来了一场时装秀,在本次活动中,既锻炼了孩子的胆量,又拉近了亲子关系。
结束语
由此可知,幼儿家园共育工作的高效开展对于幼儿的综合素质培育和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当下教育领域内家园共育工作开展的迫切需求,教师应当采取如规范引导家庭教育;积极开展定期组织育儿讲座;发挥家长职业优势;有效举办专题活动等不同手段,积极寻求家长理解与配合,从而共同完成家园共育教学目标,协作实现家园共育渠道搭建,扎实推进家园共育成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盛宁宁.对幼儿园家园合作共育的方法研究[J].科普童话,2019(48):136.
[2]崔红云.做好家园共育幼儿健康成长[J].中华少年,2019(34):10+13.
[3]杨丽群.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28-29.
[4]文三红.关于规范家园共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山西教育(幼教),2019(11):45.
[5]孙晓梅.新时期家园共育的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3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