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红宝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分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摘要:我国教育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而且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行,每一个阶段都会有较大的进展。高校也同样受到了裨益,每年都在向外输送大量的人才,这给予了国家发展源动力,所以相当受重视。我们对于人才的定义不仅局限于学识,还要有正确的思想,只有具备这两点,才是真正的“全面”。因此,高校始终都在加强思想政治文化建设,旨在构建起一个良好的内部氛围,让处在其中的学生能获得正确的思想导向。然而,当下的建设仍有不少的问题,这要立刻着手去整改。
前言:在步入大学前,学生几乎将所有时间全用在了学业上,与外界并不会有过多的交集。然而,在大学中期间,他们将要与社会相互接触,并随着学业进度的推进融入其中。虽然这对于成长是有帮助的,但也意味着受到的保护会更小,思想容易受到歪曲与诱导。对此,学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文化建设,让学生被积极地引导,从而形成端正的三观,这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建设;分析研究
1.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1.1大学缺少良好的教育氛围
从现状来看,当下绝大多数的高校都缺少一个好的氛围来支持建设的进行,所以一直都无法有可观的进展。即便都开设了思想政治文化建设的课程,但对于师生双方来说,都只是一个过场,完全没有实质作用。这种趋于形式化的课程,显然失去了其核心的意义,也让学生难以了解到思政的内涵与内容。特别是在专科院校中,这种情况是相当多见的,教师只关心如何拔高学生的专科能力,而根本不在乎思想方面的教育。而学生也并不在乎,他们宁可将时间用在游戏中,也不会将自己的精力用在相关的课程上。在这种双方都不积极的氛围下,建设的效果可想而知。一些院校为了做出改变,开展思想政治文化建设的选修课,但反响并不好,学生基本都是为了学分去选课,对课程并不关心,也就不回去了解。而且教学的方式也相当枯燥,只是教师一直复述教材,没有任何新意,这让本就思维活跃的学生无法接受。这种现象并不是少见的,而是许多院校都基本如此,这就形成了一个消极的大环境。长此以往,就难以有好的教育氛围,建设也会因此而停滞。这应引起反思,通过深究问题的根源,来找出办法做出应对,从而让氛围发生转变。
1.2学生对思想政治文化学习的积极性较低
不可否认,当下的学生都很关注自己的学业,但他们的努力都用在了与专业直接相关的地方。换言之,就是对于非专业的内容并不重视,尤其是一些相对枯燥的。学生们会根据课程的类型来决定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例如在专业课上,他们会保持高度的集中,认真听课并进行必要的记录。但如果是选修课,那么很多人都会躲在后排玩手机,或是自习,根本不会在意课程本身。学生个人的闲余时间很多,而且不会受到过多的监管,所以逃课成为了家常便饭,更不用说让大家都去配合思政的开展,一些学生甚至对此相当反感。由于该课程是很枯燥的,而且内容的条理性过强,所以很难让人产生兴趣,学校也了解这种现状,所以并不会太过苛责。积极性较低是普遍存在的,处在这样的环境下,会让学生的发展不均衡,所以经常能看到一些学生在各方面都很好,唯独在素养上有很大缺陷,在群体受到排斥。
1.3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的老师缺乏
因为在院校中,思想政治文化建设通常都是交由人文学院来完成,教育任务也都是由其中的老师承接,所以压力会相当大。而且该工作是相当繁重的,对于教学也有很多条条框框。
但师资本就有限,其中专门负责思政教育的并不多,所以工作展开有很大的难度,而且不能保证质量。因为教师的缺乏,加上个别素养有限,让教学以十分枯燥的形式进行。对此,应当做出整改,既要加强教师的素质,也要注入更多师资。
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2.1提高思想政治文化的普及性
思想政治文化建设除了要改变死板的模式,还要加强对其的普及,从这两方面入手,让建设可以取得可观的进展。应使用符合当下时代的传播方式,而且要具有较高的普适性,这样才能做到普及,而不是只面向少数学生。如果能用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普及,那么就可以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思想的启迪,而不是仅仅将知识记忆下来。为了加快普及,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对教学进行灵活的设计,使其既通俗又具有多样化。普及也不能仅依靠对教学的改良,还要举办更多的活动,这样能增加学生与其的接触面,更多地了解思政的内涵,而不是一直保持着排斥的态度。为了吸引学生,活动要将娱乐和教育相互融合,创造出寓教于乐的模式,让活动更加倾向于娱乐形式,但又不仅仅停留在娱乐层面,而是能真正地将思想政治文化进行普及,明确其重要性及内涵。如果能将这种活动持续下去,就能帮助学生素养的提升,同时构建起好的氛围,使建设可以得到支持。同时,多元化的活动既能让学生的课余变得更加多彩,也促使他们参与到思政建设中来,从而赋予娱乐更深的内涵。
2.2完善思想政治文化的建设模式
当下的高校在建设工作中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且管理的制度也有一定缺失,其中还有很多空白的部分,导致管理的收效甚微,并没有对建设起到推进的作用。因此,应设法健全制度,从根本上强化当下的管理,并使其有所依凭。健全制度的前提是领导层能真正认识到管理的核心作用,而不是将其看成一种形式。同时,从学校的角度全面的考虑问题,避免因为自己观念上的错误让建设无法顺利完成,进而使学生受到损害。另外,校领导应召开会议,健全建设制度,让思想政治文化建设能按部就班地进行,不断强化当下的工作水准。而所有的思想都不可以与实践相脱离,否则就是空谈,而且现实与理论也是有差异的,所以不能只强调理论。高校开办的思想政治文化课程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宣传与教育,为学生理顺正确的判断是非的方法,还承担着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知识的传播的重任为了使思想政治文化在高校校园中有效传播。因此,一切要以实际为准,教师应对当下形式做出判断,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可以在探究中得到提升。并始终对教学保持高度积极。
2.3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建设教育教学的教师
当下高校中,思政方面的教师总数较少,不足以支撑相应的建设任务,所以条件限制了其持续发展。加上教学任务繁重,要求偏高,导致教学处于紧迫的状态。对此,应当设法强化师资,并增加教师的数量,这样才能让建设可以顺利进行下去,而不会被条件所限制。同时,教师也能得到更多的时间来规划课程,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准。同时,应当提倡特色化教育,结合现有的资源,灵活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不会因为内容生硬而产生抵触的心态,而是可以被内容所吸引,努力通过其丰富自身。教师可以将一些流行元素加入到内容中,既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又能使所讲的足够通俗。
结语: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文化建设是必要的,这关乎每个学生的成长,放到国家层面,这关乎到未来发展能否持续向好。学生是希望,同时也肩负着未来,所以在学校中,不能在思政教育上有任何放松,这能帮助思想上的成熟与进步,对于尚处在懵懂阶段的学生来说相当关键。但如今的教育仍没有达到预想中的高水准,所以还要持续对做出完善,这才是当下的核心任务。因此,在建设中,对教育的改进是核心内容。而师生也要加多互动,通过思想上的碰撞使双方都能得到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薛超.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赤子(下旬刊),2018(10):101-102.
[2]孙凌云.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交流,2018(08):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