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永平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钱库镇第四小学)
摘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要求学校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以学生的利益为核心,切实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促进学生发展,不断满足学生的需求。
关键词: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渗透路径
在学校的中,学生才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学校的发展是靠学生来体现的,所以在学校的管理中,要做好以学生为本,切实考虑学生的发展情况,为学生发展提供便利才是正确的管理方向。
一、学校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在学校管理中尊重学生的发展,学生还是正在发展中得人,尊重学生就要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学校管理中,学校的每一个领导人、老师都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老师和管理者要进行计划制定时,需要听取学生代表、家长代表、老师等多方面的意见,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学校的决策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所以学生真正的需求才是学校完善管理制度的依据。
学校管理首先就是要领导干部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态度。一所学校是由很多个部分组成的:学生、老师、后勤部门、学校领导,这些人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校,一所学校想要得到跟好地发展,就要保证各个组成部分和谐相处。首先学校想要发展就需要具备强大的师资力量,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让家长有将学生送进这个学校的想法。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学校最好的口碑,强大师资力量就是保证学生成绩的根本保证。所以学校管理工作要保证老师在学校中的地位,还要保证老师的个人素质和职业道德都是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教师这个职位,社会地位很高,但是不一定每一个从事这个职位的人都是具有高素质的人,所以管理者要着重了解每一位老师从事这个职业的根本目的,保证每一位老师都是具有高品质能为学校做贡献的人。学校中的主体是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张可塑的白纸,是根据老师的引导成长的,所以管理者要根据学生发展状态进行制订学习计划,符合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尽量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优秀的校园氛围中学习,形成“平等互助、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以人为本”作为基础管理措施
学校的管理是不能脱离人而单独存在的,是需要真正了解每一个人的思想理念的,一所学校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文化氛围是由学校的管理是否合格决定的,一个合格的学校管理一定是能表达每一个老师、学生的真正想法的,是能从每一个学生和老师的角度进行思考和管理制度的制定的。所以“以人为本”才是学校的管理基础。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是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组成的学校,所以在进行学校管理时还要做好权利的监管。“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党的正确的方针、政策,所以在学校管理时,也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学校管理者要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用好权利,为学校服务。学校管理者还需要以身作则,只有自己能做到才有资格要求其他人。“上梁不正下梁歪”,学校管理者要是不能以身作则,每一位老师、学生在执行其政策和制度时一定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要想让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都能心甘情愿的执行政策,管理者就要从自身做起约束好自己,让自己成为所制定政策的标杆,这对学校的管理也是有益的。学校的管理者一定不是高高在上的,一定是能真正了解学生和老师的所思所想的,所制定的政策一定是能表达老师的想法的,就需要管理者深入基层,这样的政策也一定是能实现学校更好发展的政策的。
三、正确看待“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
在学校的管理中要想真的做到“以人为本”,就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塑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尊重,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了解老师、理解老师,还能让老师给学生引导,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以人为本”的管理是需要老师和学生都能互相理解,老师把学生视为朋友,而不是自己的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的管理。以人为本的运用需要管理者认真思考,建立适合老师和学生工作的制度,让老师和学生都能在自己喜欢的、舒适的环境里工作、学习,才能让效率变的更好。
结束语
总之,以人为本的管理就要管理者以身作则、平等对待学校里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老师和学生才是学校的核心,没有好的老师和同学学校的管理者就是一个摆设。学校管理想做到“以人为本”,需要关注学生老师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建设更文明的校园。传承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不是靠管理者的一厢情愿,是需要每一个部门的认真配合,才能让学校的工作学习氛围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1]蔡明全.以人为本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渗透策略探究[J].新作文:教研,2018(5):78-79.
[2]柳兆亮.以人为本理念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渗透分析[J].语文课内外,2020,(16):334.
[3]殷磊.如何在学校教学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教育思想[J].科学咨询,2020(7):7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