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捌玖
(海亮外语中学 311800)
摘要:高中音乐课程必须紧随时代,对学生加强人文情怀及国际视野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形成国际理解观念。基于此,下文笔者主要就如何在高中音乐课程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展开探讨,以期为其他高中音乐教学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程教学;国际理解教育
引言: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文化合作、交流日益频繁,而这也使得国际理解教育日益受到政府部门及教育人士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简称教育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必须推动跨文化交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加深学生对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秉持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以《教育改革纲要》为指导,将国际理解教育有机渗透于学科教学当中,从而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全球胸襟的高素质人才。
一、在高中音乐课程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有利条件
高中音乐课程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而且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理解多元文化,弘扬民族音乐,加强国际理解教育。“高中音乐课程要尊重音乐艺术,了解民族音乐传统,理解多元音乐文化,热爱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及世界其他民族音乐”,而这正好契合了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为国际理解教育渗透创设了有利条件。
二、在高中音乐课程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有效举措
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必须基于大量理论研究、相关实践考察,并结合高中音乐课程的实际,确立切实可行的渗透举措。在实际渗透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社会实践、校本开发及课堂教学的优势,借助一定的国际理解教育渗透情境,拓展学生国际理解知识储备,增强学生国际理解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理解观念,成为一个具有国际视野、全球胸襟的人才。
(一)课堂教学:挖掘教育素材,融入多元文化
现行的高中音乐教材,普遍包含有欧洲、亚洲、非洲等众多国家、地区的音乐,通过对这些音乐的鉴赏学习,学生可以对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加强认识、理解。而如何在其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则需要教师对教材深入挖掘,恰当选择教学方式。
例如,在对《拉丁美洲音乐》这一课题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播放秘鲁的探戈舞曲《小伙伴》、独唱《美丽的小天使》以及民间乐曲《小伙伴》。在播放完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拉丁美洲的音乐特点。学生通过认真倾听、品味,会总结道;拉丁美洲的音乐多为即兴,节奏舒缓,旋律简单。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可以继续向学生提问,这些音乐特点的形成主要哪些地区的影响呢,并回答原因。学生通过历史课学习会了解到,拉丁美洲被欧洲殖民统治三百年之久,欧洲殖民者及非洲奴隶的到来,促使印第安音乐与欧洲音乐、非洲音乐相融合,形成现在的拉丁美洲音乐,所以现在的拉丁美洲音乐中包含了许多非洲音乐、欧洲音乐的痕迹。学生会回答完毕后,教师可以继而引出本课题教学的目标:了解拉丁美洲音乐的构成部分及背后原因,增强对其他地区文化的包容接纳感。
高中音乐教材中类似的案例很有很多,教师必须对教材深入挖掘、充分剖析,从多个视角出发寻找合适的国际理解教育素材。
(二)校本课程:研发主题课程,树立国际理念
除了课堂教学外,高中音乐教师必须合理利用校本课程,将其作为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校本课程研发时,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校本课程研发当中,将校本课程转变为体验课程,从而充分提高校本课程教育质量。
1.校本教材编写
国际理解教育需要借助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这一载体来展现,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剖析高中音乐课程,寻求与国际理解教育相契合内容,然后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对国际理解教育内容进一步强化。
例如,在对《古典歌剧赏析》这一课题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播放一遍普契尼作曲的《图兰朵》,然后向学生提问该首歌运用了中国那首民歌元素。学生通过仔细倾听,很快会回答道是《茉莉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懂得音乐没有国别之分,进而使学生养成多元文化意识。
2.校本课程教学
将国际理解教育渗透于校本课程当中,校本课程即为显性教育内容,国际理解教育即为隐形教育内容。而教师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举措,才能使校本课程的显性功能及国际理解教育的隐形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例如,在对踢踏舞剧《大江大河》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观看这一舞蹈剧的视频,使学生充分感受踢踏舞剧的磅礴气势。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大致讲解这一舞蹈剧的内容表达,这一舞蹈剧主要讲述了爱尔兰祖先经历饥荒、战争,最后重铸家园的历史史诗,其中涵盖了爱与生命、勇气、智慧等诸多思想内涵。之后教师可以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探究《大江大河》这部舞蹈剧融合了哪些国家的舞蹈?学生通过组内分工合作,很快就会查到《大江大河》除了踢踏舞和爱尔兰传统舞蹈外,还包含了美国爵士舞、俄罗斯芭蕾舞、西班牙弗朗明戈等。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舞房,并教授学生几个简单的踢踏舞动作,从而加深学生对踢踏舞的认识,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在本课题教学中,教师运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有机融合,不仅提升了学生国际视野及国际理解能力,而且实现了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目标。
(三)社团活动:创新活动载体,推进国际理念
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及国际视野,使学生能够了解国际规则,参与国际事务,成为国际型人才。而要想有效实现这一教育目的,教师必须举办各类国际交流活动,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进去。社团活动是学生第二课堂,在社团活动中不仅可以深入推进国际理解教育,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锻炼学生组织管理能力,提升学生品德素质等等。但是,要想顺利开展社团活动,教师必须对活动的内容、形式等进行提前设置,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而这对于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也是大有裨益的。在实际设置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开展与外国文化相关的活动,如中西乐器比拼、舞林大会、国际好声音等等;二结合学生的兴趣喜好,构建以国际理解为主题的活动,如管弦乐队俱乐部、爵士流行舞团、模拟联合国等等;三组织学生去当地的音乐剧院,亲身感受音乐剧的魅力,如聆听悦耳动听的维也纳音乐、欣赏优雅唯美的芭蕾舞剧等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世界全球化的日益推进,国际理解教育日益受到学科教师重视。在高中音乐课程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学生多元文化理解,而且可以增强学生人文情怀,提升学生综合音乐素养。在实际渗透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借助课堂教学、社团活动、折本课程优势,充分挖掘其中的国际理解教育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国际理解教育渗透质量,将学生真正培养成具有全球视野、国际胸襟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佳蕴.谈高中民族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艺术评鉴,2020(22):136-138.
[2]刘长凤.例谈国际理解教育的学科教学渗透[J].时代教育,2014(22):151.
[3]勾常月.中国特色的国际理解教育问题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5.
[4]吕明洁.高中音乐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策略实践与研究[J].北方音乐,2020(19):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