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8月22期   作者:区月玲
[导读] 主体结构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是决定建筑整体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关键因素
        区月玲
        身份证号:450821199003174744
        摘要:主体结构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是决定建筑整体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做好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工作能更好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效果以及经济效益。对于房屋建筑的寿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有关人员要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有充分的认识,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检测策略,认真将其落实下去,从而切实地保障整体项目工程的质量,本文将以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为主题,针对有关内容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有效措施
        引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于房屋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需要有关人员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加以重视,其中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影响着建筑的整体质量。近些年来,建筑行业已经成为社会上的重点经济产业,在工程建设水平、管理水平以及质检技术发展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程度地改善,但对于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仍存在一些缺陷。
        1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现状分析
        1.1质量检测的内容不明
        第一,为保证检测工作的全面性,一些建设单位会对主体结构实施无遗漏检测,以核实各部分的质量都能满足相关要求。表面上来看,这种检测方式似乎并无不妥,但事实是导致在该项工作上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非但会延误正常的工程建设进度,这种没有重点、侧重点的检测工作难以保证质量检测工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第二,检测技术、检测方式与检测内容的匹配度较差。选择合理的检测手段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质量检测,是保证检测检测结果准确的必要前提,对促进检测工作效率的提升大有裨益。但目前来看,由于检测内容不清晰、检测工作无重点所诱发的一系列不良问题众多,检测手段不合理则是其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问题,若采用的检测手段不能充分满足实际所需,检测结果也难以成为衡量建筑主体结构质量的参考依据,进而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不利影响[1]。
        1.2缺乏可靠的技术指导
        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效果是否良好,更多地取决于能否将检测手段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实践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针对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其施工流程比较复杂,对质量的要求极为严苛,并且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主体结构出现质量问题。通过调查和分析以往的工作情况,发现一些质检单位会在发现问题之后勒令整改并提出批评,但并未提供给施工单位一个明确的整改思路和整改办法,导致工程整体建设效率大大降低,若调整方式不正确,极有可能会导致主体结构产生更大的动荡,引发更为严重的不良后果。
        1.3缺少健全的监管制度
        影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影响因素来源于多个方面,如材料问题、施工技术问题、工艺问题、环境问题等等,根据检测对象选择最为合理的检测方式开展工作,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检测流程的高效性、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准性。但现实工作往往不尽如人意,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管制度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确保施工管理规范开展的必要前提,由于当前很多建筑项目都缺乏一个健全的监管制度,不仅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极度低下,更增加了施工环节的安全隐患,导致主体结构施工以及质量检测工作的高效实施受到严重阻碍[2]。
        2有效保证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具体对策
        2.1做好相应的混凝土质量检测工作
        在现代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过程中,原材料的检测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检测人员要结合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以及相应的检测条件来对混凝土进行检测,可以采用超声回弹综合法,这种方法也是在混凝土检测中比较常见的。

与此同时在检测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一定的监督和管理,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结构的质量,可以切实地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以有关人员一定要做好混凝土质量检测工作。
        2.2做好质量检测的管理工作
        整体建筑工程的质量与一些项目以及原材料的精度和尺寸都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在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测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比较精密的仪器对一些工程项目进行相应的检测,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最终检测的结果。此外,在实际的质量检测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加大对检测的监督力度。可以成立相应的监督小组,对监督的每一项工作进行相应的监察,从而也可以高效地保障最终的检测结果。监督小组的成立不仅仅可以保证最终结果的准确性,而且还可以顺利地保证施工项目在施工周期内完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
        2.3检测方法
        现阶段来看,我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通常会采取外观检测、仪器检测这两种基本手段。(1)外观检测。外观检测即一种根据结构外观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对主体结构质量作出分析与判断,如表面是否存在破损、裂缝。接下来,则需要根据工程建设标准对主体结构的规格、外观进行进一步观察,确保结构的各项指标满足施工要求。最后,应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重点检查。材料质量检测应从使用功能检测与见证取样检测两方面入手,水泥、钢筋、混凝土以及掺和剂等,是见证取样检测的主要内容,而防水材料、墙体材料、给排水管道材料等,则是使用功能检测的内容,实际检测环节应从多角度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与核实。(2)仪器检测。相对来讲,仪器的检测精准度更高,也因此在实践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仪器检测法在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环节的应用,应合理选择仪器设备,确保主体结构质量情况完全契合建筑项目建设目标,对工程整体质量进行有效把控。目前常应用的仪器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为无损检测,主要利用电磁、超声、X光技术完成检测过程;其二为有损检测,这种检测方式以取芯检测、压力回弹检测等为主要途径[4]。
        2.4检测技术
        (1)抗压检测技术。混凝土结构是建筑的基础结构,是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中的一项重点内容。混凝土抗压检测主要利用回弹法、钻芯法来开展。在采用回弹法对混凝强度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混凝土表层的硬度越高,回弹高度就会越高,根据两者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对强度进行测试,通过规范操作回弹仪实现对混凝土强度系数的精准把控。对于取芯法的运用,则需依靠岩心钻探设备选取样本,根据所选样本的材质、规格、压实度、强度等,对芯样的各项功能参数展开分析。(2)钢筋检测。钢筋的数量、质量、分布、粘结方式等,是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重要内容。在钢筋混凝土浇筑期间,除了需要做好钢筋入场前的质量抽查,还需要对钢筋的种类、直径等指标进行核实,确保其能满足施工设计标准。(3)砂浆检测。在建筑砌体结构的质量检测阶段,回弹法、贯入法、超声波法是几种常见的技术手段[5]。
        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可以切实地保障最终施工的质量,提高整体的建筑水平。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有关部门充分地发挥好监督的工作,对各项内容要进行监督,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完善管理监督体系,确保该工作顺利的开展,从而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改革。
        参考文献
        [1]严济阳.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对策分析[J].江西建材,2019(05):39-40.
        [2]喻国伟.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对策探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7):319-320+323.
        [3]黄天文,卢婷,包棕榈,杨辉,刘小菊,罗晶,杜鸣鹤,彭仕永.探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检测[J].建材与装饰,2019(04):57-58.
        [4]陈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对策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8(43):50-51.
        [5]程燕麟.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J].居舍,2018(3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