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游戏在语文课堂上的巧用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黄晓曼
[导读] 教学游戏是指课堂教学中,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教师针对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合理创设宽松和谐的游戏情境,系统组织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学习与游戏和谐相融,

义乌市廿三里第二小学 黄晓曼

【摘要】教学游戏是指课堂教学中,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教师针对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合理创设宽松和谐的游戏情境,系统组织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学习与游戏和谐相融,从而促进人的发展的教学活动。本文试着从课前﹑课中﹑课尾三个课段如何开展教学游戏,使语文课堂的生成更有成效展开阐述。
【关键词】激发兴趣;动静交替;巩固知识;事半功倍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通过游戏,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变为独立、自主的外部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并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儿童游戏往往伴随着语言的表达,这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强化离不开教师的激发和培养。在教学中我发现运用教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符合新课标小学生主体性教学的要求。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游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做一些初探。
                一﹑课前游戏: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个人的兴趣往往与特定的情绪体验相联系。如果孩子们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参与意识,就会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一种动力。因此如何开发出这种动力,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的任务之一。在上一节语文课前,教师能利用有趣的教学游戏去引导学生对本堂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就会非常集中,并让“趣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低段课前教学游戏,快速集中孩子注意力
                教过低段语文的教师都会深有感触,在开始上课前,学生的情绪总是不够稳定,小眼睛东瞧西看,小手动个不停,小屁股坐不住,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游戏把孩子们慢慢带入课堂。这些教学游戏既能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又能为课堂教学内容做铺垫,可谓“不动声色”中的智慧。
              (二)高段课前游戏,巧妙揭示学习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经常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果要让学生的学习在活动中体验乐趣,有所收获,教师可提供“现在进行时”的活动平台,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悟。
              实践表明,教学游戏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较长时间地保持稳定、集中的注意力,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中游戏:解除学习疲劳,穿插动静交替
               随着儿童身心的迅速发展,孩子的体力日趋强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但是,孩子们的高级神经活动过强,兴奋强于抑制,非常好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注意力稳定性较低,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一般维持在15—20分钟,无意注意占优势。另外,儿童长时间呆坐不动,保持同一动作、姿势会使有关的肌肉群总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感到疲劳和厌烦。教学游戏的穿插,可以使学生改变姿势,使骨骼肌肉得到适宜的运动和放松,使紧张和松弛状态得到有序的交替。
            开展课中操一类的游戏主要目的是为了组织教学,建立教学课堂常规,形成和谐有序的教学秩序。它能够促进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反复交替,延长我们课堂有效注意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是比较适合于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但要注意的是,一天里面一节课里头不能老是做同一套课中操,要经常调换,以保证学生对活动的新鲜感。老师也要拥有一颗童心,语言要生动形象,动作要有趣可爱,与孩子们和谐相融,没有距离感。同时,做这类操,要考虑到游戏的强度问题。比如,拍手、跺脚、叫喊的时候不要太用力,以免影响他人,尤其是隔壁班的上课。
              三﹑课尾游戏:巩固学习成果,增强道德意识
              在学完了本节课重点内容后,有经验的老师往往还要设计一个环节对孩子的学习成果进行巩固复习,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教学游戏的加入,可以使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用,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在课的结束,还可以采用一些规则性游戏。所谓规则性游戏,是一种在相互交往中以规则约束为目标的游戏。这钟游戏必须是大家都认可的,一旦有人违背了规则,就要接受处罚,不认罚的成员就被取消资格。
             有规则游戏包括竞赛型的规则游戏和非竞赛型的规则游戏两类。如,一位老师在学完新知识后离开教室,带领学生们到操场上玩起了非竞赛型的集体游戏——“闯关”识字游戏。
              这位老师 ,事先在操场上画一个螺旋形图案作为城堡,外不封口。具体玩法是,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攻城(到达城堡中心 ),一组守城。攻城一方向城堡中心进发,途中,会和对方守城人员相遇。守城一方出示一组拼音卡片攻城一方认读,然后从自己的卡片中迅速找出相应的生字卡片。能完成者通行,继续前进;不能完成者返回,再派另一名学生来攻城,直到占领城堡中心、取胜为止。
在开展有规则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或巩固)了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遵守规则的训练,为将来走上社会、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打下基础。
            “游戏给人以欢乐、自由、满足,内部和外部的平静,同周围世界和平相处。一切善的根源在于它、来自它、产生于它。一个能干地、自发地、平心静气地、坚韧不拔地、直到身体疲惫为止坚持游戏的儿童,也必然成为一个能干的、自发的、平心静气的、坚韧不拔的、能够以牺牲自我来增进别人和自己幸福的人。”         总之,在一堂设计独到的语文课中,如果能适当地安排一个有趣又有效的教学游戏,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渠道,是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距离的桥梁,也是师生互动体验快乐学习的源泉,更是事半功倍、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法宝之一。
参考文献:
[1] 金晓芳﹒新课程小学语文幼小衔接教学游戏指导与设计[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版
[2] 池雪清 “悦”由“玩”生 笔随心动----人教版五上第八单元习作指导《小学教学设计》2007:12期
[3]〔德〕福禄贝尔著,孙祖复译:《人的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