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示范引领工程

发表时间:2020/12/2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惠小贤
[导读]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天津市  300232
        劳模是企业事业发展的形象,是卓越典型的代表,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劳模示范引领工程就是有效利用既有劳模资源,发挥各级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队伍建设之中的有效途径,旨在将劳模精神无形资产转化为凝聚推动企业卓越发展的有形资产,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项目背景与思路
        (一)劳模培育导向化。随着劳模示范引领作用的不断深化,劳模队伍日益壮大,劳模领衔和辐射效用亦在不断增强。但是综合分析劳模队伍现状,仍存在着各层次劳模分布不均,梯队建设不完备,劳模培育指引性、导向性不强等问题,亟需在强化员工争当劳模意识的同时,建立一套针对性强、普及性广、量化程度高且易操作的培育体系,实现劳模培育、选树的规划化、常态化和优质化。因此,劳模示范引领工程从“安全(safety)、技能(skill)、道德(spirit)、作风(style)”四个方面(简称4S),提炼劳模优秀品质,建立“把生产工作中的骨干分子培养成先进,把先进培养成优秀的生产工作模范”的“双阶梯培养”机制,引导普通员工向劳模典范提升,形成“金字塔”(员工、先进、劳模)人才模型。
        (二)劳模宣传立体化。长久以来宣传劳模事迹、颂扬劳模品质多以运用橱窗展示、主题讨论、编印画册等传统且单一的宣传手段及载体方法,既缺乏与时俱进的新颖性,又缺乏宣贯策划的系统性,故需立足于创新思路、整合资源,打造一套易被各年龄层次员工所接受且喜闻乐见、易于推广的多维度宣贯模式,在公司中营造“传承劳模品质、铸就卓越业绩”的争先氛围。劳模示范引领工程以彰显劳模典范品质为出发点,由浅入深构建三层(表层、中层、内层)实施框架,打造内容丰富的“十个一”载体活动,以“四上四增”、打造劳模路等方式建设多维度立体化的全景式宣贯模式,确保劳模精神入眼、入脑、入心。
        (三)劳模引领系统化。以往,劳模的先进性大多体现在个人岗位的建功立业,劳模效用“单兵作战”的现象较多,“集聚集结”现象较少,公司内部既缺乏劳模力量的整合资源平台,更缺乏深化劳模效用、将劳模创新能力向科技生产力转换的实践平台。劳模示范引领工程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新载体,深挖劳模资源,打破专业壁垒,创新实施“1+7”实践帮带计划,推行创新项目责任化推广机制,凝聚劳模创新力量,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二、实施过程
        (一)完善先进典型选树机制,搭建利于发展的成才阶梯
        1.由员工向先进的“提升阶梯”。建立员工向先进迈进机制,一方面,开展“党员与劳模对标”活动,创新推行“入党积极分子积分制”,以劳模优秀品质为对标主体,量化20项基础考核指标(包含德、能、勤、纪四个方面)、7项多元评价考核指标(包含业务技能、创新精神、评优工作三个方面),优化党员发展质量,提升党员队伍先进性;推行“党员专家‘晋级提档式’培养模式”,以劳模典型业绩为对标主体,从个人履职能力、学习能力、成长能力等三个维度对党员专家个人进行评价,细化基础类、强化类、提升类3大类共计18项指标,加强党员队伍过程性管控,持续保障党员的先进性。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员工与劳模对标”活动,在思想境界、工作态度、专业技能、岗位贡献四个方面,实现员工与劳模对标的互动激励机制。通过机制的运行,使得广大干部员工以劳模为标杆,对照标准,查找差距,弥补不足,形成不断提高,自我超越的良好氛围。
        2.由先进向劳模的“跨越阶梯”。建立先进向劳模迈进机制,一方面,通过加大对劳模的奖励力度,体现了对劳模及他们为企业做出贡献的肯定,体现了对劳模政治上的关心、生活上的关爱、工作上的关怀,促进劳模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劳模作用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加大对先进人物和劳动模范的培养力度,努力把先进员工培养为劳动模范,将劳动模范打造成熠熠闪光的“工人座标”。

以劳模高尚的思想境界、高超的业务素质、严谨的工作态度、突出的岗位贡献,从不同侧面,立体的、全方位的,为全体员工树立榜样,也成为员工学习的目标,努力的方向。
        (二)营造知行合一宣教环境,彰显永葆先进的典范品质
        1.构建三层实施框架,由表及里,层层推进。表层,是指有形外显层,主要以彰显劳模品质的景观、载体活动、劳模题材专题片、微电影等文化产品等,营造崇尚劳模、学习劳模、关爱劳模、争当劳模的浓厚氛围;中层,是指执行实施层,即从塑造劳模品牌、树立新人才观、锻造一流团队三个方面逐步推进,形成员工、先进、劳模三个群体,搭建由员工向先进的“提升阶梯”,由先进向劳模的“跨越阶梯”;内层,是指核心理念层,即引导员工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精神为引领,将劳模精神作为共同的价值追求。
        2.建设和谐人文环境,营造学习先进典型氛围。通过上网络、上橱窗、上刊物、上讲坛,增设学习宣传途径和方式,增强劳模形象宣传,增添典型引领氛围,增进员工与劳模的激励互动。开辟“劳模路”,设计印有劳模脚印的道路,象征着我们的员工踏着劳模的足迹,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在劳模展示牌区,矗立着大型人物灯箱,虚位以待,上书“下一个劳模是你!”激励公司广大员工见贤思齐,争做劳模。
        (三)健全示范引领推进机制,深化追求卓越的实践平台
        1.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实现规范化管控。建立劳模创新团队,主要围绕基层、基础和基本功,着眼实用、实际和实效,发挥劳模、专家和创新骨干集聚优势和引领作用,建立科技创新、职工技术创新的项目立项、资金支持、过程推动、奖金激励、成果推广工作体系,不断加强工作过程管控,确保取得实效。
        2.创新推出“1+7”实践模型,实现常态化帮带。即以一个劳模工作室为核心力量,以7个创新小组为骨干团队的“1+7”实践模型,秉承坚持“自愿平等、互相支持、共同进步”的原则,以提高劳模工作室和基层团队的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为目标,实施劳模创新创效及“传、帮、带”“个性”计划,倡导“传”出智慧、“帮”出成长、“带”出文化,营造一个“互学、互帮、互促”的良好环境,促进共同进步、实现共赢局面。
        3.凝聚劳模创新力量,实现责任化推广。建立由劳模专家团队对创新项目全过程审核把关制度,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平台,积极参与各级创新成果的交流、共享,进一步聚集劳模创新力量,实现劳模引领的创新思想、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培育和现场应用的系统性对接,保障项目有序推进,确保成果有效、实用;鼓励各级劳模、专家签订《技术创新成果推广责任书》,加快创新成果的应用转化。
        三、推广价值
        (一)形成一套健全机制,聚焦劳模示范效用。“双阶梯培养”机制,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培养员工优秀品质,将个人职业目标的设定与劳模优秀品质的要求有机融合,依托青年岗位能手、技术标兵、管理行家、各类先进个人等争先载体,使得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活力竞相迸发,公司员工在激励、培养、塑造、宣传的闭环管理模式下,形成“人人争当劳模、事事争创卓越”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打造一套全景式宣传模式,聚焦劳模引领效用。创新的载体活动建设,人文环境、物质环境并重的宣传景观,实现了劳模品质多维度立体化的全景式展现,有效地引导员工以劳动模范为榜样,以劳模精神作为共同的价值追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观,打造了一支适应形势发展要求,高素质、高能力和高技能并重的员工队伍。
        (三)创新一套软实力整合转化方式,聚焦劳模实践效用。劳模示范引领工程延伸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内涵和外延,在探索中总结创新工作室日常管理规律,实现了劳模创新工作从自发到管理,从自由到目标,从个体到团队的创新实践,将劳模创新工作室与劳模的选树、培养和深化工作有机融合,展示劳模创新才能,有效促进创新成果向科技生产力的转换力度和深度,为铸就一流业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