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制药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探索

发表时间:2020/12/2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张坤1 熊杰2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制药企业涉及使用危险化学品事故频发,制药企业如何在新形势下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实现本质安全,提出了需要梳理使用的危险化学品情况,避免“两重点一重大”、防火间距、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其他方面管控等法规风险;熟悉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危险性,对危险化学品可能产生的燃烧、爆炸三要素进行技术管控,采用自动化控制,在实践中应用以实现安全使用;强化责任落实、人员素质提升、风险
        1、身份证号码:52222819810819xxxx
        2、身份证号码:52270119870208xxxx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制药企业涉及使用危险化学品事故频发,制药企业如何在新形势下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实现本质安全,提出了需要梳理使用的危险化学品情况,避免“两重点一重大”、防火间距、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其他方面管控等法规风险;熟悉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危险性,对危险化学品可能产生的燃烧、爆炸三要素进行技术管控,采用自动化控制,在实践中应用以实现安全使用;强化责任落实、人员素质提升、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等,适应新要求。
        关键词:制药企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引言
        《安全生产法》的基本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同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和运输的安全管理。因此,如何妥善地使用和管理危险化学品具有重要意义。而实践操作中,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的管理并不能完全参照生产企业。根据经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通常可以明确生产工艺、设备、物料的固有风险,并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控制和管理,以期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而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由于其工艺主设备的多样性,以及其生产和管理本身的特点,无法按照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要求来进行管理。因此,创建一套合适的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管理措施,有其独特的意义。
        1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不明确,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完善
        企业虽然多数建立了企业管理体系,设置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相应职责,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未严格按照相应的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如某家企业涉及喷涂、抛光、退火等多种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作业,企业也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操作规程,但实际操作中,作业人员并不接触这些文件,企业在对人员进行培训时也不培训危险化学品使用要求和安全制度,仍按照上级领导口头布置的要求进行作业,对现场实际存在的隐患亦不知情。
        1.2人员能力存在一定不足
        一是相关人员由于专业和背景限制,可能并不完全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以及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危害;二是由于企业的人员流动、生产班制的安排,人员并不能有效地对企业存放、使用的危险化学品进行管理。多数企业的危险化学品管理岗位的人员在岗时间仅1~2年,人员的流动变岗过于频繁对于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显然是极其不利的。
        2梳理使用危险化学品情况和风险,避免法规风险
        2.1严格管控“两重点一重大”
        “两重点一重大”是指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化学原料药合成中氯化工艺、氧化工艺、磺化工艺、加氢工艺等属于重点监管工艺,使用的乙酸乙酯、甲醇、甲苯、环氧乙烷等属于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涉及“两重点一重大”项目应由甲级相应资质的设计院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设计,并以最严格的安全条款为准,设计阶段开展危险与可操作性(HAZOP)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建立安全仪表系统并确定其安全完整性等级,实现自动化控制、自动化监控监测和记录等。涉及“两重点一重大”企业新入职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化学、化工、安全等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化工类中级及以上职称,新入职重大危险源、重点监管化工工艺操作人员具备高中及以上学历或化工类中等及以上职业教育水平;重点监管工艺要进行反应过程的热力学、动力学分析,根据检测的参数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操作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获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使用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应采取安全措施满足通知规定的要求。


        2.2检查防火间距
        制药工程设计中,厂房、民用建筑、仓库防火设计引用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涉及易燃易爆炸独立单元、储罐区和危险化学品仓库引用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新、改、扩建项目采用GB51283—2020《精细化工企业工程设计防火标准》。规范对厂房布局、各类设施防火间距有明确要求,关注规范中严禁条款如办公室、休息室严禁设置在甲乙类仓库内等和办公室、休息室、控制室、化验室确需时可以贴邻甲、乙类厂房的新标准。发现不符合时及时整改,对于已建成的建筑防火间距不足也参考规范中防火间距表及其备注,采取增加防火墙、提高屋顶耐火极限等提升防护,仓库降低存储的危险化学品数量或者危险性类别等降低风险进行处理。
        2.3杜绝重大事故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各级监管部门制定相关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标准。制药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构成重大事故隐患的情形中包括“两重点一重大”未按规范要求采取措施,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报警器未按国家标准设置,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可能产生火花的电器设备与易燃易爆炸区域(甲类)有效隔离,未建立安全责任制、隐患排查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未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未有效执行等。企业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应停产停业,且违法行为将列入刑法调整范围。
        2.4应加强安全培训,强化事故应急预案的培训和事故应急演练
        事故应急预案应包括风险评估、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评审等几个方面,尤其是风险评估、应急能力评估等方面,可以与安全评价、安全标准化等相结合。作业人员平时应明确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危害,明确其安全风险及泄漏、火灾等事故发生时的对策措施。当发生事故时,人员能迅速开展扑救或及时撤离现场,防止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2.5开展风险评估,实施风险有效控制
        企业要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危害辨识 。风险评估是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步骤的全过程。制药新改扩建工程项目立项、验收和在日常运行中都需要进行风险评估 ,并且要通过风险评估针对性地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直到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由于安全风险随着时间推移和人机物法环的变化而动态变化中的,因此制药企业日常组织开展全岗位、全员参与的风险评估是安全事故预防的重要手段。通过风险评估,一方面科学系统辨识了岗位、工序危险源,采取措施从本源上消除、控制危险源和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强化了员工风险辨识和控制的意识。制药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种或者几种方法开展风险评估。
        2.6建立网络进行系统监控
        目前的信息系统过于冗杂,不利于监管工作的进行。政府的相关部门可以进行研究,建设一个危化品网络,将每个企业的危化品数量、类型、安全状况等进行记录。在设置指标之后,可以利用大数据对于企业进行评估。这样既能够督促企业做好安全工作,还能够减轻监管人员的工作负担。
        结语
        新形势下制药企业要通过梳理使用的危险化学品情况、熟悉其危险特性,避免法规风险,采取技术防控措施,强化管理,以到达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实现本质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安委会.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Z].2020.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Z].2009.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调整首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中部分典型工艺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3号)[Z].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