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1期   作者:崔霜剑 李伟
[导读] 研究和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崔霜剑  李伟
        济南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1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8年3月到2020年3月期间内收治的50例采取静脉留置针处理的新生儿,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新生儿,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统计和对比新生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提高新生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使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 应用价值
        由于新生儿自身机体免疫力较弱以及血管器官功能等还发育不完全,因此对于新生儿常用的输液方式为静脉留置针处理,从而能够减少对新生儿的穿刺次数,降低对其带来的穿刺创伤影响,降低新生儿不适情况的发生率[1]。因此对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进行有效地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护理效率,还能够减少患儿的炎症发生率和医患纠纷[2]。因此本文主要是研究和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择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8年3月到2020年3月期间内收治的50例采取静脉留置针处理的新生儿,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日龄(7.91±0.82)天)和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平均日龄(8.03±0.75)天),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本研究均在患儿家属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并且经过我院伦理委员委批准,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已排除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新生儿。
1.2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了体征观察、消毒护理等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其主要方法如下。
        1.分析新生儿体征状况:对新生儿的各项生命体征状况水平进行观察和统计,根据不同新生儿的健康水平情况等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并且在穿刺前对留置针进行严格检查和消毒处理。
        2.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为了减少对新生儿的静脉穿刺频率,降低其不适反应,一般选择新生儿的头部或者四肢等部位(避开关节处)血管进行穿刺,但是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并且在穿刺时要注意避免碰到其神经较多等部位,从而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3.穿刺过程护理:在对新生儿静脉穿刺的过程中,需要将其头部、手足部等进行稳定和控制,防止其活动对穿刺过程造成影响,并且在穿刺时需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同时穿刺前需要对穿刺位置进行消毒等操作。
        4.穿刺后护理:对新生儿穿刺完成之后,需要对输液流速、患儿穿刺部位是否出现红肿等情况进行观察,如果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做出相关的处理工作,比如更换敷料、重新穿刺等。
1.3 观察指标
        在对新生儿穿刺完成之后,统计和对比新生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取t和“x±s”用于表示计量资料,采取x2和%用于计数资料的表明,P<0.05代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新生儿穿刺完成之后,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8%,对照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72%,由此可见,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明显,x2=8.000,P=0.005,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新生儿的静脉穿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且新生儿在穿刺过程中容易出现哭闹等情况,从而提高了穿刺偏移或者针头脱落的发生率,从而可能造成一系列的静脉炎症感染等情况发生,所以对于新生儿的临床输液时一般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处理[3]。静脉留置针主要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且柔韧性较高等优点,因此有利于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进行有效的穿刺处理,同时还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治疗效果较好。但是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过程中,常规的护理干预对于穿刺的情况没有较明显的改善效果,不能够有效提高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因此本文主要是研究和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预见性护理主要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新生儿的体征情况等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患儿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穿刺部位,注意避免碰到其神经较多等部位,从而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并在穿刺过程中以及穿刺完成后进行针对性、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并对新生儿的体征情况等进行监测,如果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做出相关的处理工作,比如更换敷料、重新穿刺等[4]。通过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在穿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发生率,并且能够降低新生儿的穿刺次数,提高其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新生儿因为反复穿刺所造成的哭闹、炎症感染事件等。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对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的研究中发现,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具有更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新生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从而降低新生儿的刺激、疼痛反应,从而提高护理效率和治疗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聂影.探究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J].名医,2019(09):180.
[2]张卉.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6):267+281.
[3]刘素娥.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8(18):61.
[4]董金金.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新生儿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7):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