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期间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1期   作者:高莉莉
[导读] 研究分析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期间采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

        高莉莉
        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期间采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医院收治的6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视力/眼压水平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采用的循证护理效果为90%,护理满意度为93.33%,并发症发生率为10%(3例),对照组常规护理效果为80%、护理满意度80%、并发症发生率为20%(6例),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视力/眼压水平护理前后均出现改善,且无显著差异。结论:循证护理运用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期间有着较好的护理效果,可有效改善视力/眼压水平,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较好,具有推荐价值。
        关键词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循证护理;超声乳化术
        青光眼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视乳头萎缩、凹陷、视野缺损和视力下降。这种疾病会导致不可逆转的视力损害,主要是由于眼部水循环紊乱,导致眼压升高。目前青光眼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近年来,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是青光眼和白内障患者常用的手术方法。但是,同时执行这两个操作非常麻烦,而且需要很长时间。一些研究资料表明,单独行超声乳化术且在期间实行循证护理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有很好的疗效。本文通过研究分析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期间采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以下为具体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医院收治的6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患者17例,女患者13例,年龄为49岁到89岁,平均年龄为69岁;对照组男患者16例,女患者14例,年龄为50岁到90岁,平均年龄为69岁,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都采用超声乳化术,在此期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
        术前对两组患者进行预防感染、眼周清洁及散瞳治疗。术前30min用浓度为20%的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然后,对实验组患者进行超声乳化术,方法:对患者进行结膜下浸润麻醉。麻醉生效后,用3.2mm宽的巩膜穿刺刀在颞部透明角膜上切开3mm,用15°侧切割器在角膜2个点作约1mm的辅助切口。将透明质酸钠(一种粘弹性剂)注入患者前房。前囊直径5.5mm,连续环形撕囊。采用截获劈裂法将患者口袋内的晶体核切开,乳化吸出细胞核。用灌注系统抽吸残留晶状体皮质。
        将透明质酸钠注入患者的前房和前囊,并放置适当的人工晶状体。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将患者眼中多余的透明质酸钠取出,在手术切口边缘的角膜注射灌注液使角膜水肿,然后关闭手术切口,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片包扎。
        1.3观察指标术后3个月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眼压、视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术后眼压恢复正常,青光眼、白内障症状完全消失,视力明显提高。有效:术后患者眼压下降,青光眼、白内障症状改善,视力提高。无效:术后眼压、视力、青光眼及白内障相关症状均无改善。
        (2)并发症包括虹膜炎、角膜水肿、前房积血。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t为检验,若P<0.05,两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观察组采用的循证护理效果为90%,护理满意度为93.33%,并发症发生率为10%(3例),对照组常规护理效果为80%、护理满意度80%、并发症发生率为20%(6例),两组患者视力/眼压水平护理前后均出现改善,且无显著差异。采用循证护理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期间临床效果显著。
        3讨论闭角型青光眼和白内障主要高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高,是由于眼前节解剖异常所致,当后房水通过晶状体与虹膜之间的间隙时,后房压力升高,角粘连闭合,虹膜膨胀,导致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晶状体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中起重要作用,有效摘除晶状体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超声乳化可以有效地摘除晶状体,该手术切口小,角膜散光小,眼部反应轻,术后恢复快。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视力。闭角型青光眼是临床常见病,属于视神经病变。该病主要由房角关闭引起,其特点是房水流出受阻和眼压升高。该病发病率高,病情发展迅速,严重威胁患者的视觉健康和生活质量。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前房浅、角窄,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晶状体因素。因此,有必要通过手术降低眼压,改善前房深度。一般来说,年龄越大,晶状体厚度与轴长比值的变化越明显,当晶状体较大或相对位置前移时,患者也会出现相对瞳孔阻滞。因此,必须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松解术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传统小梁切除术虽然疗效明显,但容易出现前房形成延迟、眼压失控、滤泡渗漏或瘢痕形成等并发症,必须再次手术。超声乳化术能有效地扩大房角,消除瞳孔阻塞,减少角充血,减少虹膜与小梁的接触。它不仅具有良好的闭合性,而且为降低术后眼压提供了方便,不仅能提高视力,降低术后眼压,而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的循证护理效果为90%,护理满意度为93.33%,并发症发生率为10%(3例),对照组常规护理效果为80%、护理满意度80%、并发症发生率为20%(6例),两组患者视力/眼压水平护理前后均出现改善,循证护理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4小结综上所述,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期间采用循证护理可有效的提升改善视力/眼压水平,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较好,护理效果良好,具有推荐价值。
        参考文献
        [1]卢月华.循证护理对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健康知识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9):134.
        [2]王洪凤,刘健,张淑娟.循证护理对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健康知识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5(17):141-142.
        [3]王侠,晁媛媛.循证护理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术后预后效果及眼部指标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18,42(012):1522-15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