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1期   作者:耿晖
[导读]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耿晖
        阜南县人民医院 安徽 阜阳 236300
        【摘要】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后大出血、肝肾功能损害、心功能衰竭及胎盘早剥发生率分别为2.33%、0.00%、2.33%、0.00%及0.00%,低于对照组的 13.95%、9.30%、16.28%、9.30% 和9.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围产儿的顺产率分别为93.02% 和76.74%,1min新生儿Apgar评分分别为(8.34±1.26)分和(7.11±1.42)分,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9.30%和 27.9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 97.67%,高于对照组的8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效果较好,可改善母婴结局,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早发型重度子痫;预见性护理;母婴结局

        子痫前期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妊娠期疾病,多伴随发生严重的母婴并发症及妊娠结局,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了诸多影响。据调查资料指出,子痫前期的发病较早且预后差,围生儿的死亡率可达13%以上。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改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母婴结局,提高生存质量至关重要。以往临床工作中所实施的常规护理仅可满足一般需求,现随着医疗服务的不断进步,预见性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在临床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明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获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院诊治的86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均符合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相关诊断标准,孕周≤34 周、收缩压≥160 mmHg(1mmHg=0.133kPa) 或舒张压≥110mmHg、知情同意者;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胎盘早剥、糖尿病患者,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86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观察组年龄25~34(28.61±2.52) 岁,孕周(30.85±1.57) 周,初产妇28例,经产妇15例; 对照组年龄24~34(28.24±2.61) 岁,孕周(31.12±1.62) 周,初产妇27例,经产妇16例。2 组患者年龄(t=0.669,P=0.505)、孕周(χ2=0.785,P=0.435)、产妇类型(χ2=0.044,P=0.82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均遵医嘱,给予控制血压药物,以硫酸镁为主,进行控制血压治疗,适当控制患者颅内压,并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扩张血容量、镇静、解痉等。对照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监测血压、蛋白尿水平,监测母胎情况,并行常规孕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①建立子痫前期预见性护理小组,病房N4级护士为组长,明确责任护理人员,建立子痫前期护理工作程序,明确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 强化对护理人员预见性护理干预培训,增强预见性护理管理意识,规范护理程序。②加强药物治疗护理,避免药物引起的中毒。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注意控制药物浓度和滴速,预防硫酸镁中毒等的发生,做好紧急处理的准备。③加强动态监测,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采取措施。住院期间动态跟踪监测患者,密切监测患者生理指标及神志、精神状况的变化,若患者产妇出现血压波动明显、自觉症状加重时,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应对措施,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④加强产程监测,做好生产时代预见性护理。根据患者病情综合判断,协助医生与患者共同讨论合适患者病情的分娩方式; 为自然分娩则协助患者采取多种体位的分娩方式; 加强巡视观察频率,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除缩宫素外的药物减少产后出血; 注意血压的波动及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针对胎儿宫内窘迫、胎盘早剥等异常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⑤加强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家属充分利用孕妇学校、网络平台等采用讲座、个体干预、微信、电话回访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 加强心理护理,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心理状况及压力,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 组孕产妇结局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后大出血、肝肾功能损害、心功能衰竭及胎盘早剥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围产儿相关情况比较
        观察组围产儿顺产率及1min 新生儿Apgar 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67% (42/43)、86.05%( 3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3 讨论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波动幅度大及高血压,若血压无法稳定在正常水平,可引起心、脑、肾等持续血流灌注不足,导致多脏器损害,甚至发展为器官衰竭; 同时亦对胎盘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引发胎盘供血、供氧不足,导致胎盘早剥,增加围产儿早产、难产、宫内窒息、胎死宫内等并发症风险,从而严重威胁母婴安全。预见性护理前瞻性地评估疾病发生、发展,提高医护患三者对疾病风险认知度及警觉性,强调护士全面综合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可早期发现重度子痫前期潜在风险,实施一系列优质化、精准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得到最佳治疗及抢救,改善母婴结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可提前预测患者病情变化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尽早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有效的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救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果发现,经预见性护理干预后的观察组,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后大出血、肝肾功能损害、心功能衰竭及胎盘早剥发生率明显降低,围产儿顺产率及1min新生儿Apgar评分有所提高,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有所降低,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佳,与陈文虹等报道一致,证实预见性护理干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可有效降低母婴严重并发症,提高围产儿生命质量,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母婴严重并发症,改善母婴结局,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晓楠.积极心理疏导对子痫前期孕妇应对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04):489-490.
[2]孙启祥,单锦妹.孕产妇罹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03):1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