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1期   作者:韩霞
[导读] :探讨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韩霞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重庆市,401320)
        摘要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我院2018年9月~2019年6月收治的6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采用心脏康复护理)和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干预前,SAS评分和SDS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有显著降低,并且观察组降低的更为显著,P<0.05。(2)护理后,观察组心源性休克1例,心律失常1例,急性左心衰2例,并发症发生率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心脏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SDS、SAS等心理状态情绪,合理降低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脏康复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理状态;并发症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医疗条件显著提高,人均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后,各类老年疾病的确诊率也在不断提高,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为致死率最高的并发疾病之一,属于冠状动脉持续急性缺血引发的心肌坏死,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并且发作频率普遍持久而剧烈,在服用硝酸酯类药物或休息后仍然难以完全缓解[1]。现将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9月~2019年6月收治的6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护理的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男24例、女10例,年龄42~74岁,平均(54.35±4.67)岁;对照组患者男19例、女10例,年龄44~74岁,平均(57.65±4.67)岁。加入研究前体检,可比较(P>0.05)。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根据医嘱开展抢救护理,并开展传统护理程序,第一周保持卧床修养,第二周以卧床休息为主增强活动量,进行四肢运动。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取心脏康复护理:(1)入院后抢救:入院后如患者伴有突发性室颤和昏迷现象,应该及时给予CPR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到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并且恢复正常意识水平返回病房后,给予患者普罗非班+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治疗,开展急诊PCI术后常规护理,如患者存在心衰、气促、低血压等情况,应及时采取心律失常纠正处理,应对患者的体征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逐渐降低血压水平,开展1期心脏康复活动。(2)疼痛护理:应根据主治医师医嘱开展吗啡止痛,降低患者疼痛和缺血情况,增强患者的心肌供氧,积极开展心理疏导缓解心肌耗氧量。(3)并发症护理:在手术后患者血压水平普遍较低,因此需要密切监测血压水平变化,并根据病情调整多巴胺微泵注射量,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率和心律变化。(4)加强功能锻炼:责任医师与护士需要严格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心脏康复计划,从床上到床边再到自由活动,应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详细记录所有分数,分数越高焦虑和抑郁就越严重。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和急性左心衰。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x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和SDS评分对比
        干预前,SAS评分和SDS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有显著降低,并且观察组降低的更为显著,P<0.05。见表1。

2.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心源性休克1例,心律失常1例,急性左心衰2例,并发症发生率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较差,因此需要积极开展护理干预,本组研究中采取的心脏康复护理囊括了众多与心脏保护有关的护理措施,例如心脏危险因素管控、心理干预、健康宣教等,对于患者治疗过后的预后功能水平改善有着重要的价值[2]。
        而临床研究证明,在心肌梗死早期积极开展心脏护理,猝死和再梗死风险会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心脏康复普遍通过增加冠状侧支血管,减少机体形成冠状动脉血栓引发威胁,延缓冠状动脉病变发展进程,避免形成心肌缺血或缺氧情况,对于轻动脉硬化程度也具备一定缓解作用,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强机体冠状血流的储备功能,提高心血管的工作效率。患者在梗死早期开展活动锻炼,可有效缓解其焦虑和抑郁的不良情绪,增强体质加速血液循环,可显著提高治疗信心,缩短痊愈时间[3]。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心脏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SDS、SAS等心理状态情绪,合理降低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邓雪莲,雷慧,潘冬云.探讨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当代医学, 2019(24):184-186.
[2]杨霞,张玉霞,付梅英.心脏康复护理对老年性心衰患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的影响[J].贵州医药, 2019, 043(010):1649-1651.
[3]刘萍,卓莹莹.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 2020, 000(002):269-2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