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华 李珊珊通讯作者
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 济南 250021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之后的超声乳化手术对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7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以入院先后顺序为分组标准分为实验组和传统组。针对传统组病患进行常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在实验组病患身上实行,对两组患者最终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术后复查在5周后进行,经过比较,实验组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传统组的要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视力优于传统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也是实验组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超声乳化手术经过改善之后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更好,利于患者术后视力情况和角膜内皮细胞的恢复,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安全性高。
[关键词] 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效果
近视中最严重的非高度近视莫属,患者多伴有并发症,常见的有玻璃体变性、白内障、黄斑裂孔、青光眼等并发症,这些都是导致成年人失明的因素之一。虽然超声乳化手术作为临床上治疗单发性白内障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是因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发病与单发性白内障不同,所以单单采用常规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治疗,结果总是不尽人意。为了更加符合患者的需要,也为了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医学研究者也在逐步完善超声乳化手术。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37例于2019年1月至同年12月期间在我院眼科接受治疗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并按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成实验组与传统组。每组各19例患者,实验组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合并白内障共计38眼,患者年龄区间:41 ~ 66岁,平均年龄(52.1±4.7)岁;传统组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合并白内障共计36眼,患者年龄区间:40 ~ 66岁,平均年龄(51.3±5.4)岁。本次研究已获得院方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批准同意,患者也对治疗相关内容知情。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有对比价值。
1.2 手术方法
对传统组进行常规超声乳化手术;对观察组患者施行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具体方法为:术前严密观察患者状态,按医嘱滴抗生素眼药水,若患有感冒、发烧、咳嗽、腹泻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告知医生。手术操作具体方法为:常规进行散瞳、消毒、麻醉,首先于患眼 11 点钟位置作透明角膜切口,长度为3mm左右,随后于患眼3点钟位置行角膜缘辅助切口,并实施环形撕囊。调整设置超声乳化机能量在30%左右,流量在每分钟26 ml,最大阻塞负压不大于400 mmHg,使用超乳机辅助钩住晶体核并劈成数块后取出。将适量粘弹剂均匀诸如患眼前房,仔细观察患眼内残留硬核情况,可对切口进行适当扩大以便取出剩余硬核,取净后行注吸皮质操作,最后将人工晶体放置于眼球中,完成手术[1]。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有效结合超声乳化手术及小切口手术,不使用过多的超声能量,完成手术后,仔细观察患眼部状态。术后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
1.3 评价方法
术后五周进行复查,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视力以及两组患者角膜内皮计数变化;同时观察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生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对所得数据使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和%表示,并用x2检验,结果以P <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对实验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影响不大,而传统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减少程度非常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见表1。
2.2手术后2周、5周以及2个月的视力﹤0.1的情况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传统组患者,组间比较具有研究性差异P﹤0.05,见表2。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组低,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
表1
组别 手术前 手术后
传统组 2559.3±53.68 2199.28±16.94
实验组 2564.7±52.95 2 565.94±21.24
P ﹤0.05 ﹤0.05
表2
组别 术后2周 术后5周 术后2个月
传统组/19 5/27.49 4/13.11 1/3.45
实验组/18 3/11.76 2/7.47 0/0.00
P ﹤0.05 ﹤0.05 ﹤0.05
3讨论
这些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智能化产品的增多,患有近视的人群逐渐增多,且青少年占了近视人群中最大比重。根据相关统计得出,目前我国人口高度近视者占总近视人口的21.23%。再加上严重的高度近视容易引发一些严重并发症[2]。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时,患者患眼的晶体变大且内核变硬,在使用常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时常常会因为超声能量的过多及超声时间过长而伤害患眼的角膜内皮细胞,与此同时,术后患者眼部易出现晶体皮质脱落、角膜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手术的最终呈现[3]。然而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是对常规手术操作进行一些技术上的改进,在实际操作中,要结合患者眼部情况严格控制各项指标,使角膜内皮细胞受损程度明显降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4]。再加上,改良后的超声乳化术结合了小切口手术,微创优势明显,有利于患者眼部的恢复[5]。
实验组术后并发生症发生率以及术后5周的角膜内皮计数情况明显好于进行传统超声乳化术的传统组,且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综上所述,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减少,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董立红.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11 (20) : 1613-1615.3]
[2]何永文,马雅玲.超声乳化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9,32 (3) : 357-359.
[3]王洁.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9, 34 (29) : 5990-5991.
[4]王晓川,赵桂秋,姜楠,等.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伴发白内障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 2019, 55 (28) :67-68.
[5]张晶晶,刘文斌.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9,11 (26) : 54-57.
通讯作者简介
姓名:李姗姗
1、性别女
2、出生年月1984-04-20(具体到月份)
3、民族,汉
4、籍贯(需具体到市/县)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
5、学历 硕士
6、职称 主治
7、职务 无
8、研究方向眼科
9、单位 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
10、邮编250000
11,单位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