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
安岳县中医医院,四川省资阳市642350
摘要 目的 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检测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对降低诊断失误率的价值。方法 2019年4月至2019年7月期间,我院检验科共接受98例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资料并将其按照检验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单一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形态学联合进行检测的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种检验方式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以此为基准对比两种检验方式在血常规检验应用中对降低诊断失误率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液标本的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表明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 临床实施血常规检验时,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检测的方式有助于提高检测阳性率,降低诊断失误率,研究结果表示联合检测方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血常规检验;诊断失误率
血液疾病的发生与血细胞数量、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具有一定的关系,而血常规检验能够准确的反映血细胞的性质,因此血常规检察已成为临床血液科检验中的重要项目之一[1]。目前临床可采用的血常规检验方式有很多,比如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该方式操作简便,且检验迅速,同时还设有警报系统,当血细胞存在分类或计数上的异常时,警报系统将会及时发出反馈,但是,血细胞分析仪对于血细胞形态结构的检验较为欠缺,且具有系统性误差大的问题,大量研究表明,单一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验具有极高的诊断误差率,所以为了避免漏诊、误诊的情况,临床医生大多会建议患者进一步借助血涂片镜检确认结果。为了分析两种方式联合检验对降低诊断失误率的效果,本文对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对比分析,下面请看详细结果。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我院2019年4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98例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检验方式作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已签署知情了解书,自愿加入本次研究。研究组中男女患者分别有20例和29例,年龄21--79岁,平均(49±2.8)岁。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有24例和25例,年龄22--78岁,平均(48±1.6)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结果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继续对比。
1.2方法
98例患者在检测之前需戒烟戒酒二十四小时的时间,且检测前两小时应禁止剧烈运动,实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要求患者在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医生可采集患者三毫升肘静脉血,采集后放置在真空抗凝管内,并置于常温下保存,最后需严格按照迈瑞BS-5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操作标准完成检测,以上为对照组患者血液标本的血常规检验方法。研究组则需要在此基础上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需要检验员将患者的血液标本制作成血涂片,然后在室温下实施瑞氏染色,接下来需采用奥林巴斯BX53显微镜检验细胞的数量和形态,检验结束后,如发现存有异常样本可在五天内进行复检。
1.3观察指标
分析不同检测方式下的检测结果阳性率情况,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下若患者的检测结果符合下述任一条件即可表示为阳性,包括白细胞计数大于28.0x109/L或小于3.0x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大于7.5x109/L或小于2.0x109/L、血小板大于300.0x109/L或小于60.0x109/L、淋巴细胞计数大于4.0x109/L或小于0.8x109/L、单核细胞计数大于0.8x109/L或小于0.3x109/L、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08%以上或0.004%以下。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符合下述任一条件可表示为阳性,包括符合血细胞分析仪血常规异常检测标准之一、中性粒细胞中性毒变、红细胞形态异常以及晚幼粒细胞异常[2]。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单位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单位采用x2检验,检验结果以百分比表示。当p<0.05时则可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98例患者的血液标本中,研究组阳性检出率为93.88%,对照组阳性检出率为75.51%,可见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表明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具体结果见下表1.
3.讨论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具有操作简单、检验迅速等诸多优点,与传统镜检方式相比更具优势,但是目前临床使用的血细胞分析仪大多不具备细胞形态学分析功能,而血细胞形态的结构分别比较复杂,再加上操作人员、系统性误差等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出现诊断失误的现象[3]。而人工镜检虽然速度慢,但是在高倍显微镜下血细胞的形态学将无所遁形,可直观的反映在显微镜下,进一步精确血细胞分类和计数,这一点也是血常规检验的金标准之一,可以说两者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缺点。但本次研究结果表示,将两者相结合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有助于提高阳性检出率,降低诊断失误率,可见两者相结合可互补不足之处,为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提供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检验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更高,值得推广。
4.参考文献
[1]吴琼.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2]项琼莲.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
[3]李小云.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