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疗法在社区诊所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1期   作者:刘玉英
[导读] 研究分析社区诊所应用雾化吸入疗法的临床效果。
        刘玉英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拦隆口刘玉英诊所   青海西宁   810106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社区诊所应用雾化吸入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开展时间跨度范围设定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纳入研究样本为本诊所就诊84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治疗方案差异为依据,将84例患者平均划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基础性对症治疗,研究组参照对照组治疗方案,加用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社区诊所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采用雾化吸入疗法疗效及安全性显著,可全面推广应用。
        关键词:雾化吸入疗法;社区诊所;疗效
        呼吸系统疾病属临床多发疾病,主要病变部位包括胸腔、肺部、气管、支气管等,疾病类型涉及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患者临床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缺氧等症状,部分病情危重患者合并呼吸衰竭,甚至引发死亡[1]。临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多采用对症药物干预,以改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抗炎及抗感染,常规给药方式包括静脉滴注及口服。雾化吸入给药利用雾化吸入设备使患者吸入药物,确保药物直接作用并沉积于呼吸道,继而缓解临床症状。为进一步分析雾化吸入疗效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总结评估我院患者各项基线临床资料,研究并分析雾化吸入疗法治疗的相关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开展时间跨度范围设定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纳入研究样本为本诊所就诊84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治疗方案差异为依据,将84例患者平均划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全部患者经常规检查均确诊为呼吸系统疾病,且同意参与本研究。总结分析两组基线资料,研究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区间值35-72岁,平均数(53.38±2.59)岁,其中哮喘12例,肺炎14例,急慢性支气管炎16例。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区间值33-74岁,平均数(53.45±2.63)岁,其中哮喘10例,肺炎13例,急慢性支气管炎19例,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依据疾病类型及临床症状采用解痉、平喘、祛痰、止咳类药物对症治疗,给药方式为口服及静脉滴注。
        研究组患者参照对照组治疗干预方案,加用雾化吸入治疗。采用口含式一次性氧驱雾化器实施雾化吸入治疗,氧流量设定为6-8L。依据患者病情及临床症状确定具体治疗药物,本研究中采用治疗药物包括盐酸氨溴索15mg、硫酸沙丁胺醇5mg、异丙托溴铵5000μg、布地奈德1mg,雾化吸入治疗次数为5-18次。
1.3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咳嗽、咳痰及肺部湿罗音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为评估标准,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视为痊愈,临床症状部分好转视为有效,其他情况属无效,纳入痊愈及有效患者为治疗有效。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x±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χ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
     
2.2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后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组患者雾化吸入治疗期间2例患者产生咽干及恶心呕吐等症状,1例患者气喘及胸闷,治疗后症状自行消失,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等,致病因素与环境、细菌病毒感染等相关,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存在发病可能性,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及喘息等,且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机体健康及生活质量[2]。
        总结分析本研究相关数据,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接近,可认为雾化吸入疗法在社区门诊中应用效果显著。氧驱雾化吸入以氧气为主要动力来源,通过高速氧气流使药物成为气雾状微小颗粒物质,患者吸入药物后直接作用于气道平滑肌,继而到达抗炎、平喘、解痉及稀释痰液的量效果。与口服及静脉滴注等给药方式相比,雾化吸入可显著缩短起效时间,提高病灶局部药物浓度,减少药物用量,降低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且操作简单,患者依从性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3]。雾化吸入疗法总体安全性较高,少部分患者用药后产生不良反应,主要原因与药液温度过低、吸入速度过快、药物浓度过高等相关,通过调整氧流量及更换药液等方案可缓解不良反应相关症状,继而确保患者顺利完成雾化吸入治疗。同时,为确保雾化吸入治疗效果,需依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药物种类。本研究采用的沙丁胺醇为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用药后可缓解哮喘等症状。布地奈德为糖皮质激素,抗炎效果显著。盐酸氨溴索可调节黏液分泌,降低痰液粘稠度,促进排痰。异丙托溴铵能够扩张肺部支气管,药效持久。
        由此分析可知,社区诊所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采用雾化吸入疗法疗效及安全性显著,可全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玉英.研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安全性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J].健康大视野,2020,(1):70.
[2]王雅斌.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 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113-114.
[3]袁慧洁.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与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6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