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一广
湖南省衡阳市康阳骨科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0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出本院在2019/5-2020/5期间接收的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病患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静注甘露醇药物,实验组选择中药汤剂与中医骨科理疗等综合方案,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消肿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6.00%)远远高于对照组(80.00%),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实验组的消肿时间、住院时间等远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结论:对于骨伤后期出现的肢体肿胀问题来说,通过中医骨科综合疗法进行治疗能够快速消肿,且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地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
引言:当前,由于交通、运输、物流、建筑等行业的持续发展,在一些外在因素等作用下造成的骨伤现象愈发常见,且患病率持续提升。大部分患者都承受着剧烈的疼痛,且日常活动受限等,更有甚者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带来不利影响。由于骨伤后期一些患者会出现肢体肿胀问题,探究其原因,则是由于在骨伤伤口愈合过程中,骨膜快速生长等对导致受伤肢体出现持续性肿胀反应的一类病症,对此,需要第一时间接受规范化、专业化的治疗,由此能够达到预防感染、血栓、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一些不良反应的出现。现今,在临床治疗方面,一般选择甘露醇等药物来消肿,不过其具有不良反应多,患者耐受性差等问题。通过临床调查发现:中医在这方面能够发挥积极的消肿功能,为增强患者的预后治疗、提高疗效等发挥积极作用。那么,中医的治疗原理是指:肢体损伤之后,导致患者体内气血受损、营卫不调等,从而引起脾气虚弱、脾肾阳虚等,导致体内的水分停滞而外溢,由此出现肢体肿胀问题。为了全面研究中医骨科综合疗法的具体应用,笔者以50例相关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了深入性地分析与论证,具体内容如下:
一、对象及方法
(一)常规资料
筛选出本院在2019/5-2020/5期间接收的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病患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的男女之比是14:11;年龄在19-65岁之间,年龄均值是(41.5±6.7)岁;肿胀I度8例、肿胀II度10例、III度7例。实验组的男女之比是13:12;年龄在22-68岁之间,年龄均值是(42.2±1.5)岁;肿胀I度7例、肿胀II度13例、III度5例。对比两组以上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以下需要展开对比试验。
(二)方法
对照组按照西医方案进行治疗,静注甘露醇药物,其内容包括:静注250ml 20%的甘露醇,1次/d,坚持治疗7d。
实验组按照中医方案进行治疗,选择中药汤剂与中医骨科理疗等综合方案,,其内容包括:①口服中药汤剂(活血化瘀),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临床症状等对汤剂中的中药实施辩证增减,基础药方包括:陈皮、郁金、青皮、乌药、黄芪、木香等各15g,泽泻、香附、泽兰、路路通、柴胡等各10g。针对上肢骨伤者需要增加桂枝、羌活各15g;针对下肢骨伤这需要增加独活、牛膝各15g,加水小火慢煮,1剂/d,2次/d,坚持治疗7d。②选择中医骨科理疗方案进行按摩,其手法包括:轻柔、拍打等,这种治疗方法能够促进机体血液循环,由此能够有效减轻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等造成的肌肉黏连、肌肉萎缩等症状,由此能够达到尽快消肿的目的[1]。
(三)疗效评价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消肿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变化。结合我国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准则》的相关要求,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评价标准包括三个等级: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显效——肢体肿胀表现大大缓解,胀痛、沉重感完全不见;有效——肢体肿胀表现有所缓解,胀痛、沉重感等得到明显减轻;无效——肢体肿胀表现未见改善或有加剧趋势。
肢体肿胀程度:I度:皮肤纹理正常;II度:皮肤纹理不见且出现张弛状态,没有出现张力性水疱,皮温稍微偏高;III度:皮肤纹理不见,且出现发亮状态,合并张力性水肿,皮温升高[2]。
(四)数据处理
以上研究数据通过SPSS25.0软件展开统计分析,其中,计数指标按照(n,%)进行阐释,然后给予x2检验;计量指标按照(x±s)进行阐释,然后给予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优势。
二、结果
(一)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
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6.00%)远远高于对照组(80.00%),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具体见表1。
.png)
(二)对比两组的消肿时间及住院时间
实验组的消肿时间(4.01±0.74)d、住院时间(6.05±1.04)d等远少于对照组(7.05±2.04)d、(9.48±2.54)d,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具体见表2。
.png)
三、讨论
在临床上,骨伤后期一些患者会出现肢体肿胀等问题,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类病症,探究其原因,则是由于机体骨质在遭到损伤之后,四周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会加强,由此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导致出血、静脉血管溶液外渗等问题的发展。人体骨伤位置发生放射性痉挛、肌肉疼痛、静脉血液回流等,由此造成血管壁持续扩张,由此导致局部水肿问题的出现。所以,若不及时治疗的话,必然会对伤口愈合造成不利影响,乃至会发生局部感染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
站在中医学层面进行分析,气滞血瘀、经络受阻等是造成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人体经络出现闭塞,很容易出现痛感,进而诱发局部肿胀问题。在对此,临床治疗期间,必须要严格遵循活血化瘀、通络消痛等原则。那么在选择中药汤剂的时候,其基础方剂中包含的相关中药材(例如黄芪、木香、沉香、厚朴、青皮、香附、柴胡等)一般能够发挥止血、消痛、行气、祛风、通络、驱寒等作用。如果能够结合按摩、推拿、拍打等手法进行理疗,则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肌肉黏连、预防闭塞等,从而达到滑利关节,疏通经络等目的。根据以上实验的研究能够看出,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6.00%)远远高于对照组(80.00%),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实验组的消肿时间、住院时间等远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由此来看,中医骨科综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显著,相比于西医治疗方案能够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使局部尽快消肿,与以往的临床研究结果类似。
总之,对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来说,能够大大缩短消肿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对增强患者预后质量等发挥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吴贞谦. 中医治疗36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33):625-626.
[2]杨继松,周炳华,江正康. 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治疗骨伤后期产生肢体肿胀效果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017(006):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