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脾补肾疗法对调治妇科月经疾病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1期   作者:王兵兵
[导读] 在妇科月经疾病调治当中,探讨运用中医健脾补肾疗法的成效与安全性。
        王兵兵
        安达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黑龙江 安达 151400
        摘要:目的:在妇科月经疾病调治当中,探讨运用中医健脾补肾疗法的成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88例月经疾病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94例。其参照组实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实行中医健脾补肾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使用中医健脾补肾疗法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和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月经疾病患者所进行的治疗中应用中医健脾补肾疗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并且安全性较高,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尽快恢复,有着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医;健脾补肾疗法;月经疾病
引言:
        月经不调属于高发妇科疾病,患者月经周期异常、血量增多,淋漓不尽,或月经量变少,颜色暗沉,随着患病时间延长,患者肝肾、脾脏功能受到影响,肾气不足,气血双虚、易疲劳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88例月经疾病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94例。其中参照组年龄为20-42岁,平均(36.14±2.05)岁。观察组年龄为22-43岁,平均(36.22±2.17)岁。比较两组月经疾病患者的年龄等相关资料的对比并不显著,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参照组
        该组实行西医治疗。按照患者的病情状况使用雌激素、孕激素周期疗法、克罗米芬促排卵等方式进行治疗。
1.2.2观察组
        该组实行健脾补肾疗法进行治疗,前两周,主要是养肾健脾补血,使经血保持充足,进而为月经的到来提供充分准备。取党参13g,白术12g,云苓l5g,菟丝子15g,当归12g,女贞子l2g,枸杞15g,首乌20g,川断13g,五味子10g,白芍15g,麦冬12g,山药15g,每天一剂,连续服用12天。第三周,主要是加强补肾的力度,在之前药方的基础上除去女贞子、枸杞等一系列有着滋阴作用的药物,增加淫羊藿10g、补骨脂12g,巴戟12g等有着补肾阳作用的药物,进而促进卵泡的成熟以及顺利排卵,每天一剂,连续服用6天。第四周,主要是进行益气、养血、活血,与此同时引血下行,进而促进月经来潮。取党参15g,牛膝15g,云苓15g,当归15g,白芍15g,枳壳10g,川芎10g,熟地20g,白术15g,益母草,15g,每天一剂,连续服用六天。以上药方一共服用24天,停药之后,对患者的月经来潮状况进行观察,如果月经来潮的时间准确,则可以在行经的第五天实行下一个周期的治疗,如果在停止用药一周之后月经依旧没有来潮,则要开始实行下一个周期的治疗。在实行治疗的过程中不使用激素类药物,并且每天要对体温进行测量。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治疗两个疗程之后月经如期到来,量、色、质都恢复正常;有效:治疗两个疗程之后患者月经的量、色、质均获得了一定改善;无效:治疗两个疗程之后患者月经的量、色、质没有产生任何变化;并且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状况进行分析对比,主要包括肠胃不适、皮疹、头痛。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时即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并且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状况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月经不调为育龄女性高发妇科疾病,主要指女性月经量、周期、颜色出现异常,女性如长时间处于月经不调,可能西医临床认为月经不调与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药物、器质病变等因素有关,主要通过大脑中枢、垂体、下丘脑、卵巢轴等神经内分泌对月经周期进行调节,在治疗时主要通过补充孕激素和雌激素为主,但不良反应较多,效果不理想[1]。通过相关理论研究可以知道,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活动和肾的关联是非常紧密的,在月经到来的时候,可以对下丘脑的功能进行调节,所产生的天癸可以使其促性激素作用获得充分展现。肾的阴阳之间转化是对月经是否可以按时来潮产生影响的重要前提,肾脏所蕴含的脏气叫做肾气,肾气又可以分为肾阳和肾阴。肾的阴阳之间会相互产生作用,而且相互之间还会消长转化,进而对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加以保障,使肾气变得更加旺盛,进而促进月经的按时到来[2]。女性月经期所产生的藏泻,是因为肾阴以及肾阳之间的转化所造成的,这是气血盈亏变化的重要体现。临床中通常是按照月经各个阶段所具有的特征,实行不同的治疗方式。月经病的产生因素是多方面的,肾为先天之本,肾虚就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并不是唯一机制[8]。中医认为,人的气血依赖水谷精微化生,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化生之源,是为后天之本。肾所藏之精气,需要得到充足的营养物质才能旺盛。同时,冲任二经也依赖脾胃以充养。脾不仅化生气血还统血,使其能够循经运行。因此,除了肾之外,脾与月经病的关系也是密切的。中医治疗月经病要先后天并重,补肾须兼顾健脾,这样才可以气血调和,精髓充足。其他方面,月经期间注意防寒保暖,主要不要受到凉、寒、生、冷的刺激,避免寒邪的入侵;多休息,强化营养,增强自身体质,并且还应该避免情绪的过度波动,尽量不要受到精神层面的刺激;不要过度劳动,并且月经期间要禁止房事生活[3]。对月经疾病所进行的治疗应该是按照女性各个阶段的生理特征所具有的差异性进行对症治疗,可对患者实行心理疏导、饮食调节、运动管理等,告知患者在月经期间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进而对病情的发展加以控制,降低并且预防各种并发症的产生,进而优化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使用中医健脾补肾疗法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和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对月经疾病患者所进行的治疗中应用中医健脾补肾疗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并且安全性较高,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尽快恢复,有着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中医健脾补肾法在月经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其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可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而促进患者的尽快恢复,并且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施长征,徐建瑞.补肾健脾法治疗胎停育再孕临床体会[J].光明中医,2019,34(17):2718-2720.
[2]侯凯哲.自拟疏肝健脾补肾活血方对月经过少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26(05):747-748.
[3]蔡浩然,卢少红,杨进琼.动脉栓塞术在妇科难治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17):98-101+104.
[4]王燕,王巨才,王康俊.远红外痛经理疗贴治疗妇科疾病120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05):147-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