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巴东县人民医院 湖北 恩施 444300
摘要:目的:我们所要研究的是经过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儿童咯血的治疗疗效分析。方法:我们将会选取共40例咯血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我们所选取的时间段为2016年2月份到2017年2月份,我们将会使用数字血管来进行儿童支气管动脉以及肺动脉的造影,以此来通过支气管动脉进行灌注以及栓塞手术进行咯血儿童的治疗,并且我们将会根据咯血儿童的咯血量来进行止血剂混合明胶海绵颗粒的栓塞剂选取,并且在术后1年内进行患者家庭的走访,保证患者儿童的恢复。结果:在经过手术治疗后,大多数的患者儿童已经解决了咯血问题,其中32例患者儿童在经过手术之后立刻停止了咯血过程,即可止血率高达81.6%,另外在术后3~5天内,又有5例患者儿童咯血现象得到制止,总治疗效率达到了92.1%,另外剩下的3例患者儿童在经过了二次的栓塞治疗过后也得到了止血效果,但是有一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结论: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儿童咯血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儿童咯血的治疗率,并且整体儿童患者的不良反应出现率也大大降低,具有临床医学的价值。
关键词: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儿童咯血;临床疗效;研究
引言:
儿童咯血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症类型,大多数儿童咯血的咯血部位为肺部以及呼吸道部位,儿童咯血的整体发病率要远远低于成年群体,但是由于儿童本身的免疫力要低于成年群体,所以儿童咯血症状会出现反复出现的情况。在治疗过后一段时间内很有可能出现复发的情况,所以儿童咯血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并且要有效的杜绝再次咯血的可能性。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治疗,很有可能会导致儿童贫血,甚至会导致儿童窒息、休克、死亡。所以我们医院将会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的共40例儿童咯血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我们采用了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获得良好的治疗成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们将会选取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的儿童咯血患者40例,其中为了避免由于年龄和性别导致的数据误差,我们所选取的40例患者中有20例男童,20例女童,并且最终的平均年龄我们尽可能的选取到(7.21±0.82)岁。我们将会对这40例患者进行各种基础数据的采集,像是对这些患者的咯血量以及咯血部位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我们最终对这些患者儿童所采取的治疗方式是传统的保守治疗,其中肺部咯血点的患者儿童一共有30例,呼吸道咯血患者儿童一共有10例,咯血量基本处于30~205mL/d,平均的咯血量在(54.6±5.2)mL/d,大多数的患者儿童都是间断性的咯血(37/40),有3例患者儿童属于大咯血的情况[1]。
.png)
图1 患者的一般资料
1.2方法
在术前对患者儿童进行心理引导,并且进行相应的全面检查,对患者儿童的血常规、凝血能力进行检查,并且对术中患者儿童的体温、心率、血压以及呼吸频率进行详细的监测,并且对手术中将会使用到的手术器械进行消毒以及检查,保证手术器械的正常运行,并且尽可能的无菌。我们在首先将会对患者儿童进行静脉注射的麻醉,我们采取的静脉注射方法是现如今领先的Seldinger(经皮穿刺技术),并且我们将会对患者儿童进行血管造影也就是——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我们会插入导管进行患者儿童的胸部造影,保证儿童的支气管动脉血管能够进行完全的造影。在造影之后,我们就能够直接的观察到患者儿童的咯血点,从而进行咯血点的治疗,我们将会使用止血剂混合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患者儿童的治疗,或者我们将会使用弹簧栓来进行患者的治疗,保证出血动脉正常的栓塞之后,进行患者出血部位的消炎以及抗感染治疗[2]。
1.3观察指标
我们将会观察的指标为患者的咯血情况,患者在经过手术之后立刻停止了咯血,并且在手术后的一年内没有二次出现咯血的情况就属于治愈;在手术后3~5天内停止咯血,并且很少有血痰,并在手术后一年内没有发生咯血现象则为显效;在手术后咯血量减少了50%左右为有效治疗;在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咯血现象没有出现好转,或者在手术后1年内出现咯血复发的情况,属于无效治疗。
1.4统计学方法
我们将会通过SPSS2.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计算,保证最终数据符合统计学要求。
2.结果
在治疗前,大多数的儿童患者肺部都出现了点状的密集影子,部分患者儿童的肺部出现了条状的模糊影,这些都表明了患者儿童的肺部出现了出血的情况,从而导致了儿童咯血[3]。
在经过手术治疗后,有32例儿童患者成功治愈,在经过手术治疗后迅速停止了咯血现象,并且在术后的一年内也没有发生咯血复发的情况。另外有4例患者在手术3~5天内咯血现象得到了制止,为治疗显效,有3例患者的咯血量大大降低,为治疗有效。仅有1例患者出现了治疗无效的情况,最终的治疗总效率为92.1%。
3.结果与讨论
儿童咯血在上文中我们已经详细的介绍过了,这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症,如果不得到及时的治疗或者正确的治疗,很有可能导致患者儿童出现窒息、贫血,甚至死亡的情况。大多数儿童咯血的咯血部位是肺部以及呼吸道部位,这两个部位的咯血情况较为严重,根据咯血的情况,还将儿童咯血分为两种情况——间断性咯血和大咯血,后者更加严重,会直接威胁到儿童的生命[4]。
本次的实验最终发现的结果是,大多数的咯血儿童在经过了本次手术的治疗过后,大多数的患者儿童都得到了治愈,只有一部分的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总的来说,这种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升咯血儿童的治疗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晖, 姜鹃. Congenital bronchial artery-pulmonary artery fistula in children:miss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儿童先天性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的漏诊分析[J].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4, 033(004):483-485.
[2]颉雅苹. 先天性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伴咯血患儿手术术式的选择[J]. 浙江临床医学, 2015, 000(006):989-990.
[3]赵趣鸣, 刘芳. 介入栓塞技术在儿童咯血中的应用[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6(6).
[4]况虹宇, 程真莉, 罗历,等. 儿童血管相关性咯血介入治疗的临床评价[J]. 临床儿科杂志, 2017, 35(001):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