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陈桂香
[导读] 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出一些策略探究。
        陈桂香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庙庙湖小学7534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改的不断深入,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止于传统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已经逐步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要求,对于教师教学而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两方面着手培养。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出一些策略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代对于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用心思考,结合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采用创新引入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采取有效的方式在适当的场合将学生代入学习的情境中,就能有效避免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排斥,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好的开头就是事情成功一半的标志,教学也是如此。因而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好课堂的开头,有效引新。选择一个好的方式作为课题的引入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能起到关键作用,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深入思考,自主地对知识产生怀疑,进而提出问题,再到通过思考,演算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脑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从而打开创新的大门。例如在多边形面积的课程中,先让学生猜测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再运用多种手段,一步步验证,直至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此后,再引申到其他形状,再探究。这样一套下来,学生在自我思考中得到了知识,这样的知识记忆十分深刻,几乎无需再花时间要求背诵;其次,更重要的是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大胆创新能力,也有了质疑的勇气,探究的经验。
二、设计新颖教学方法,营造自由课堂氛围
要创造一个好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创新环境,靠教师单边的个人讲解是远远不够的,一个教授讲授的个人能力再强,对于学生的启发也是有限的。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来说,课堂的协作与互动是极为重要的,课堂前的合作任务布置,课堂上的自主探究、团队探究、分组讨论,营造课堂上自由思考,积极讨论的气氛,让每个人的想法表达出来,使每个学生的脑力和表达能力得到最大释放。具体做法可以是,在课堂上先进行分组讨论,再轮流发言,甚至可以进行辩论,最后再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由此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时,我利用了一系列的教学模具,先让他们进行猜想,然后各抒己见,互相说服对方,然后我再通过动手实验,引导学生回忆起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让学生自我联想,最后我亲自演示,让他们自己得出了“圆柱体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的结论,还通过这一结论,引申到了圆锥体的体积,并把这一思考作为下次课的课前任务,这样,当学到《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时,学生已经经过一定的自我思考,并且有了类比的科学探究方法,为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建立了新的思维模式。

在这两节课都结束以后,我又分别找来了底和高都相等圆柱体和圆锥体的量筒,通过装彩色沙子的方式,直观地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模式,既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挥思考,培养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又要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耳目一新,印象深刻,教授实用的学习和思维模式。
三、培养系统学习方法,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包括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自我消化意识,对旧知识的系统性归纳能力。培养这些能力,能够切实提升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系统的学习方法不仅能让学生的成绩在短时间内提高,更能让学生养成优秀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在学习新知识时迅速吐故纳新,化为己用,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尽可能减少压力,受益终生。学生在学习《比》这一章时,不仅需要讲解除法中商的各种基本性质,还应该带学生回忆旧的知识点,如乘法知识点的各种性质,随后将二者进行比较,可利用表格的形式,将二者的各种性质一一对比,同时加深学生对两个知识点的印象,也让学生养成相似知识对比记忆的习惯。其次,让学生通过计算练习,发现自己的错误,发现不了的再去指出错误,让学生改变错误的解题方式和解题思维,养成自我纠错的好习惯。此间,错误的做题思维和做题习惯是应该抓重点纠正的,一个不好的习惯会伴随终身,错误的思维方式也会使得解决问题时南辕北辙。及时更正缺陷,在培养创新能力上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不断自纠,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不走弯路。此外,应该专门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忆能力,学以致用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四、充分激发想象力,将强培养创新素质
作为小学教师,在学生充满想象的年纪,应该尽可能让学生发挥想象,养成科学猜想意识,从而发挥出最大的创新能力。数学这门学科是一门严谨性强,逻辑缜密的学科,因此,想象不能是胡思乱想,天马行空,而是要根据自身了解的知识,用有一定根据的思维,去猜想,而后验证,这才是创新思维的思维框架,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有很大帮助。例如在学习《乘法结合律》时,我先带学生复习了加法结合律,让他们有了猜想的基础,在加法交换律之上进行想象,而后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得出乘法交换律的结论,与之前的猜想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进行对于猜想的思考,为以后的更多想象积累经验;再例如讲解《直角三角形面积》这一节时,让学生用直尺画出来任意的直角三角形,通过分解的方法先获得面积数据,再通过数据让学生反推,猜想出结论,达到验证猜想这一思维方式的培养。
结语
简言之,在新时代教学工作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重头戏,注重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符合教学发展的形势,也是国家、社会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创新性培养的模式要从一而终,小学正是创新思维培养的萌芽期、起步期,要针对不同能力,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分类培养,因材施教;也要在不同阶段,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从而让创新能力的培养能流畅地贯穿教学时间。
【参考文献】
[1]王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 000(012):175-175.
[2]江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 人文之友, 2019, 000(024):232.
[3]陈世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 中华少年, 201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