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湖塘街道型塘小学 浙江 绍兴 312000
【内容摘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如果在教学中只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于第一学段的儿童来说,很容易导致枯燥和乏味。本文以《小棒拼图形》为例,结合数学游戏开展数学学习,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获得数学知识、思想方法与数学素养。
【关键词】 游戏教学 实践 素养
一、课前分析
数学游戏,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它是以数学知识为目的,以游戏教学为手段,以活泼、具体的形式来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游戏教学法就是把数学学科的教学活动转变为游戏活动的教学方法。与一般教学方式相比,它具有兴奋性、自主性、参与性、创造性等特征。
另外,在《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有趣生动、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挖掘教学资源,适时地安排数学游戏,对于第一学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小棒拼图形”一课是浙江省功勋教师张天孝老师编著的《新思维儿童数学》1B中的第四单元“图形小世界”中的一部分内容,主要以探究图形中的公共边以及图形中小棒的根数与图形的个数的关系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为目标的课程。
二、课中实践
1.自由拼图,揭示课题
学生玩一玩,拼一拼小棒。
【设计意图】小学低年级学生有着天真、活泼、好动的天性,对新鲜、有创意的活动都有“好玩”的思想倾向。在课前让学生玩一玩、拼一拼,刚好迎合他们的心理特征,并有利于使其在课堂开始后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学习。
2.动手操作,展示成果
师:请同学们马上拼拼看,用小棒拼一个正方形,最少要用几根小棒?
师:那么要拼2个正方形,要用几根小棒呢?再试一试。
师:那么拼3个正方形,要用几根小棒呢?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在拼第3个正方形时,可以把小棒添在不同的位置上,该过程就是一个建模的过程,学生的模型思想、转化思想等可以得到有效的发展,与此同时,为下一阶段“拼同样大小的4个正方形”做铺垫。
师:那么,现在如果要你拼像黑板上一样大小的4个正方形,你再想想看,还要添几根?
【设计意图】在不断变化的游戏中,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观察对比,语言表达,心灵感悟,探索规律……在这些过程中,有趣的玩耍只是是游戏呈现的表面,游戏的实质玩得是策略,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素养。
3.巩固提升,突破难点
师:刚才同学们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用小棒拼出了各种各样的图形。老师在课前也拼了几个图形,请同学们帮老师数一数这些图形一共有几个正方形,好吗?
图一:

学生汇报。
图二:

4.课后总结,深化感受
师:这节课中你觉得有什么好玩的,在玩的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
三、课后感悟
1.运用与实施数学游戏,应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游戏活动观
如何看待玩游戏与学数学之间的关系?既然是玩数学游戏,就应该关注其中的数学成分,引导学生关注游戏中的数学问题,并进行数学思考,需避免学生仅仅关注游戏,而忽略游戏实质,要注重让学生在“玩数学游戏中喜欢数学、学习数学和思考数学”,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这才是开展数学游戏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与核心所在。
2.选择与开发数学游戏,应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对接教学进度
与数学学习有关的游戏有很多,比如:扑克牌、数独、火柴棒、七巧板、魔方、俄罗斯方块、扫雷、汉诺塔、数尺、华容道、九连环、鲁班锁……不同的数学游戏蕴含着不同的数学原理,需要运用不同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来开展。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持续收集游戏信息,依据教学目标,对接教学进度,对游戏进行精心设计。
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之前,学生只会用加法、减法进行计算。为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但又要避免大量枯燥无味的口算练习,教师就可以对“算24点游戏”改编规则:将原先用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改成只用加、减算24点。而当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二)”之后,教师又可将游戏规则改编为用乘加、乘减计算24点。这样既降低了游戏的难度,增强了游戏的可玩性和成功率,同时使游戏能够运用于各个学习阶段的学生,显现了不同的教育价值。
3. 组织和策划数学游戏,应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角色分配。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组织和策划的数学游戏需要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教师应多鼓励参与率不高的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尝试让其有效融入游戏之中,从而感受成功的喜悦,充分发挥数学游戏对数学学习的积极作用,争取做到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方面获得进步。
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给扑克牌排队”的活动,小组中,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分工:创造规律、发现规律、判定规律、改变规律等。经过小组成员的交流合作后,可再进行组与组之间的展示、评比,这样开展数学游戏能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方面有所发展。不仅可以巩固改单元所学知识,还能让“找规律”的知识不再局限于书本,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开阔,让学生在玩耍中初步形成数学素养。
4. 实施和开展数学游戏,应优化游戏课堂管理,提高活动效率。
小学低段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但年龄较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影响,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在实施和开展数学游戏的过程中,应优化游戏课堂管理,提高活动效率。做到:①明确游戏目标,制定合理游戏规则。②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合理分组分工。③激发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积极性。
总之,利用游戏引导学生学生开展有趣的数学活动,就能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情境中,培养向学、善学的能力,就能让教师达到“善教者,使人继志”的境界,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就能由教师的“教”,完美的转化成学生快乐的“学”,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