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陈意针
[导读] 数学来源于生活,具有着独特的工具作用,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陈意针
        德化县尚思小学      福建  泉州  362500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具有着独特的工具作用,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在数学教学之中强调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数学知识进行结合,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前言: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之中教师应当积极的挖掘数学中蕴含的生活规律。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许多心理学专家研究,当学生对某种东西产生兴趣时,大脑就会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景,从现实中引入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中“简单的混合运算”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现实生活进行分析,得出是先做乘法还是先做加法的运算顺序。在课堂之中,展示以如下的生活情境:小A去文具店买东西,看中了一个标价为¥6的钢笔和标价为¥9的文具盒,然后又决定再购入一支钢笔。这时,教师向学生询问这些物品的总价,然后学生会列出“6+9+6”或者“9+6×2”的式子,让学生讨论“9+6×2”该怎样运算,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概括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即“先乘除,后加减”。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教材对于教学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在教材中,有不少帮助学生掌握教学目标而设置的例题,但是题材相对来说十分老化,情节内容与时代生活并不契合。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结合实际进行调整,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利用生活化的例题,将书本世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打破乏味无趣的数学教学,可以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之中,我们会教到一些关于减法的简便运算。

如果按照课本上的例题进行教学,整个教学内容都十分的枯燥乏味。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巧妙地应用多媒体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景,比如说在月底发工资之后,小南和小宁一起约着去超市购物,这时候小南看中了一双皮鞋价值¥198,而她身上一共有357元。而小宁则看中了一条连衣裙价值¥257,她身上一共有¥435。这时教师提问:她们怎样付钱更便捷快速?这个问题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运算之中,感受到了学习数学、探索问题的乐趣所在。
三、设计生活化练习,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通过课后练习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和掌握相应的知识点。而通过生活化的练习设计,就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运用数学知识理解、解决生活问题。通过对于生活问题的探索,让学生形成初步的实践创新能力,可以让学生真正的了解数学,亲近数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之中,我们会学习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点。在课后练习中,我布置学生这样一项任务,回家测量自己卧室的长和宽,求出卧室的面积。然后再测量一下每块地砖的长和宽,估算一下要需要多少地砖可以铺满卧室。假设一块地砖35元,那么最后需要花费多少钱。通过这样的课后练习设计,让学生将已经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的懂得数学的价值,并且学会在生活之中利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四、运用生活经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教学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教学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实践生活之中主动的观察和思考数学现象,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年、月、日》的教学之中,这一知识点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出生年月日,然后让他们说出自己父母的年月日。通过年月日来比较同学之间的年纪大小以及相隔的天数。并且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感受一年、一个月以及一日的长短,让学生将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能够清晰感知的食物。让学生通过时间的流逝,体会到时间的重要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教师要合理的利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将枯燥抽象的知识转化,通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这样不仅可以拓宽数学教学的信息,也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韩能文.探究实践生活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3):32-33.
[2] 李海霞.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J].学周刊,2018,(3):3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