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游戏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1.黄昭婷2.苗慧青 3.邴妍妮
[导读] 幼儿阶段是人生中的最基础阶段,是各种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家庭和幼儿园都要把握好这个关键期,为幼儿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黄昭婷2.苗慧青 3.邴妍妮
        1.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401331
        2.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401331
        3.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401331
        摘  要:幼儿阶段是人生中的最基础阶段,是各种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家庭和幼儿园都要把握好这个关键期,为幼儿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区域游戏的灵活多样性使得它能够充分顾及幼儿的个性差异,发展其特长,对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价值。本文以科学区、角色游戏区和建构区为例,提出通过科学区发展幼儿的认知、技能与情感;在角色游戏区培养幼儿的坚持、专注与表达;在建构区培养幼儿的想象、创新与操作能力。区域间在各有侧重中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区域游戏;社会性发展;幼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园阶段儿童的主导性活动。“如果孩子在游戏中玩得开心尽兴,那么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创造力也往往会表现得淋漓尽致。游戏既能帮助孩子探索世界,又能帮助他们理解每天所接收到的信息,还能帮助他们从生活的挫折中重新振作起来。”[[]]而区域游戏以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为依据,通过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来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它与幼儿学习的整体性、生活性、经验性和操作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由此可见,游戏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区域游戏的灵活性更是为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途径。
        一、区域游戏中培养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一)区域游戏的丰富与多样性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区域游戏包含多个区角,每个区角都提供了不同的功能和玩法,这有利于帮助本就追求多样性的幼儿免受束缚。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使得他们有着各种不同的喜好,而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感兴趣的区域创造性地进行游戏。此外,不同的区域中由于游戏类型、操作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也促进了幼儿的多样性发展。幼儿喜欢新鲜事物,很难始终对某一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因此区域游戏的丰富多样性有利于满足幼儿这一需求,让幼儿在自主选择中保有热情,并将这种热情转移到更多的探索和活动,从多方面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二)幼儿良好的社会性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幼儿园最重要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在各种活动或游戏中去促进幼儿整体的协调发展,幼儿在这一阶段所收获的一切都会对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幼儿拥有良好的社会性,比起大量的知识灌输,会更加牢靠。尽管区域游戏更加注重幼儿的主动性,但教师作为各项活动的支持者,需要为幼儿创设优质的区域游戏环境以保障各区域之间的协调性以及活动的质量和效率。让幼儿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尽可能地寻求主动发展、自我挖掘。教师要做幼儿的引导者而不是参与者,区域游戏的空间应该交还给幼儿自己,让幼儿在构建自己的游戏世界的过程中获得社会性发展。
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施路径
        (一)科学区:认知、技能与情感
        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在幼儿园的科学区开展活动,其环境创设、投放材料等都会影响幼儿的社会性认知、技能和情感。

环境创设上既要美观又要实用,因为不同的幼儿具备不同的的学习理解能力,活动过程中通过选取丰富、新颖的活动材料,亲自感知直接操作,与同伴一起交流合作,会捕捉到更多不同的信息。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再加上科学区本身的探索性较强,因此,材料一定要定期更换,让幼儿可以在不同时期内操作不同的材料,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另外,材料要具有挑战性,科学区是幼儿自主探索的区域,当然,活动材料在科学区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需要考虑活动材料投放的时效性和挑战性。把活动材料作为外在驱动力,给予幼儿更多的想象发挥空间,通过丰富多样、有挑战的材料培养幼儿的社会性认知,从而也将这种认知转移到其它活动中。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丰富社会技能,在与幼儿教师、同伴、材料建立链接的同时也能满足自身的情感需要,促进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发展。
(二)角色游戏区:坚持、专注与表达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最主要的游戏活动类型,是“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角色游戏有着明确的主题,需要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相应的角色,这不仅需要幼儿有着较好的坚持与专注性以维持角色游戏主题的稳定性,还需要幼儿有较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以促进游戏主题的深入发展。因此,在角色游戏中,除了注重对材料的投入,还要在一日生活中给予幼儿更多的关注并留意幼儿的各种表现,帮助幼儿丰富生活经验。游戏来源于生活,生活经验的丰富直接促进角色表演游戏的丰富多彩甚至升华。其次,一些幼儿交往能力差,规则意识薄弱,游戏行为大多源于一时的兴趣,这就导致了游戏主题的不稳定,幼儿专注力不持久,整个角色表演无法顺利进行。基于此,教师应该让幼儿自己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对规则理解的深入,而且增强了幼儿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他们在游戏中保持较高的积极性。遵守规则、有秩序地进行游戏,更有利于幼儿对游戏保持持久的兴趣,从而逐渐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建构区:想象、创新与操作
        幼儿具有创新的潜质,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向往,建构区能够为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机会。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利用各种建筑和结构材料进行建筑和构造,在具体的游戏实践中,幼儿的兴趣不断被激发,并且在其中也融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也会不断增强。同样,在建构游戏中,除了材料本身的重要性,教师的引导策略也十分重要,比如在每次游戏结束后,教师增加一个分享交流的过程,让每个幼儿都来分享自己的作品,在这个展示的过程中,扩展自己的想象空间并让幼儿反思自己的作品,从而进一步发掘其创造潜能,让幼儿的小脑袋碰撞出更多的游戏火花。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握时机利用当前的游戏情境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提问时,教师应提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儿在开放式的想象中提升创造能力,从而将其迁移到幼儿的操作能力上,帮助幼儿创造新技能。同时,需要不断创造机会,探索新颖的活动方法,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对于幼儿的创造结果,教师要多加鼓励,以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四)总体:交换、轮流与挑战
        从总体来说,幼儿心中总会有一个“最佳区域”,以至于每次区域活动时,总是选择这个区域而不去尝试其他的区域,或因为区域人数的限制而不能及时选择到自己满意的区域,导致游戏过程不积极。基于此,教师应鼓励幼儿在每次活动中尝试选择不同区域,另外,如果幼儿在某个区域完成了游戏并想更换区域时,如果其他区域已经满员,则应鼓励幼儿主动与小朋友沟通,尝试交换区域。在不断交换轮流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谦让、沟通与表达自己的意愿,同时勇于不断地挑战新事物等,这些都在促进着幼儿的社会性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0.
[2] (美)劳伦斯科.恩著;李岩译.游戏力[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4
[3] 俞莉.在早期STEM教育中促进幼儿主动学习[J].学前教育研究,2019(1):85-88.
[4]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