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军
重庆市开州中学 405400
摘要:物理科学素养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项重要指标,现已引导所有高中物理教师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已被众多学者广泛研究,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高中生物理科学素养教学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并探究提升对策。
关键词:高中物理;科学素养;科研思维
前言:
高中物理科学知识学习对于增加学生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物理学科的发展,传统的物理知识传授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体系的改革。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物理理科学素养的培养,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物理学习当中来。
一、基于理论课的讲解,重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教育学科,比较看中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要懂得把知识应用到实验课当中参与实践,但掌握知识始终是一切实验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故为了实现物理学科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展实验课之前,需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但物理知识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的特点,对理科思维要求较高,往往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方面存在困难。
例如:以高中物理必修二8.1《功与功率》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为初步了解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理解功的概念,正确利用功的公式;知道功是标量,正确理解正功与负功的本质含义。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内容重在讲解,要注意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理解标量,正功和负功这些本质含义。在实际讲解过程中,学生在理解知识本质含义方面存在问题,对于较为抽象的概念,比如正功和负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仅从课本含义简单讲解,不足以使学生全面客观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时,需要注重本节课理论知识的讲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导入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一个例子或一个问题导入课程,吸引学生注意,提升学生兴趣,或者运用一些巧妙小道具进行实时演示,变抽象知识为具象的情景,加深对知识内容理解的印象。例如在学习本节课的时候,可以使用小道具,请两位同学作为助教,帮教师完成一项小实验,教师先将小钢球放在纸巾上,此时可以发现小钢球处于静止状态,然后教师将小刚球举高,从高处落下,使小钢球落在纸巾上,此时再重新观察纸巾表面有没有损坏的迹象,通过这个实验向学生讲解,被举高的物体之所以能够穿过纸张,使纸张被损坏,是因为被举高以后小钢球就有了能量,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基础的概念知识,通过趣味化的理论知识讲解,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二、重视实验课学习,教学过程注重渗透自主科研思维
科研思维是物理学习重要的思维模式,实验过程更是提高高中物理学习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完善我国基础学科教育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将科研思维渗透到日常的实验教学中,加强教学的实验性。但在注重教学实验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教学科研思维的培养。科研思维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是提高高中物理知识向实用性转化的必备条件之一,这也为教学工作渗透科研思维,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带来了一定要求。
例如,在学习“弹力”部分物理知识期间,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深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教师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做一个示范,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这一基本物理概念。比如,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准备弹弓和弓箭等玩具,引导学生自己拉一拉这些玩具,使他们切实体会和感受橡皮筋形状改变过程中对应弹力的变化情况,或者引导学生通过捏一捏橡皮泥感受物质的“弹性”,借助这种动手实验操作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弹性”这一基本物理概念,深化他们对这些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可为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相关数学概念、公式和规律的过程中要加强教学引导,期间渗透科研思维意识,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会产生积极影响。
三、基于自主实验设计能力培养,渗透科研思维
在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是对照着物理教材开展实验教学。学生在这种按部就班的实验操作下无法有效發挥自己的思维,也影响了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研能力。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科研思维的发展,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教师在平时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具体包括自主探究能力和实验方案设计能力等,避免重复、僵化的机械化实验操作,否则会限制学生科研思维与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部分物理知识期间,为了发展学生的科研思维,提升他们的自主实验设计能力,教师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一些实验探究话题,如可以以“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之间有关”为探究性实验的主题,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鼓励他们大胆思考,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比如,有的学习小组会提出在粗糙地面和光滑玻璃片上进行小木块滑动实验,由于木块在光滑玻璃片上的滑动比较容易,学生会得出接触面是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学习小组会在同一个地面上推空箱子和装满砂子的小箱子来验证压力是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个因素等。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可以促进学生科研思维的发展,也能有效提升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及实验设计能力。
总结:
总之,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是学好一门基础学科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大原则,科研思维是高中生需要具备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也是提升他们实验能力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为了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顺利渗透科研思维培养理念,教师可以从多种角度入手,基础实验课程知识学习、自主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分析能力培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持续渗透科研思维培养意识,不断提升学生的物理科研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范铁东.探究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8,30(30):31-32.
[2] 孙子彪.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研究初探[J].学周刊,2018,(1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