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段班本课程促进班级管理的粗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张莉
[导读] 语文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学生可以通过语文学习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灵活运用文字来传情达意。
        张莉
        宁夏银川市永宁县第二小学   750100
        摘要
        语文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学生可以通过语文学习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灵活运用文字来传情达意。大量阅读和积累有益于进一步强化和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对此,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关注班本课程的开发及利用,以此作为重要的载体,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达到有效地管理班级。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班本课程;班级管理;
        一、引言
        得语文者得天下。传统的语文阅读仍然以简单的一刀切模式为主。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教学工作实现了多样化的发展与转变,其中班本课程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困境,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立足教材,创造性地开展班本课程可以激发学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班级管理工作的落实及创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陶冶个人的情操,开拓眼界,语文素养得到了培养,班级管理能力也能相应得到提高。
        二、班本课程
        班本课程主要是指以班级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共同参与共同开发的形式来体现具有班级特色的课程,学生和老师都需要参与其中。目前,我国的课程开发具有明显的特色及优势。许多中小学教师着眼于目前的教育领域,以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为主,高效落实学科教学任务。三级课程体制是我国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工作,这一课程体制的优点比较明显。但是每一个地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属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学生的性格也有许多的区别。如果直接站在国家的层面来落实教育指导工作,就难以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班本课程应运而生。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及个性,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上,积极开展班本课程。
        班本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潜能,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师需要关注学生能动性的开发,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会直接以教材阅读为主,虽然注重学生阅读量的提升,但却忽略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主题的合理设置。因此,班本课程的开展刻不容缓。
        三、小学语文高段班本课程促进班级管理的现状
        班本课程能够体现班级管理的特色及优势,揭示班级管理工作的本质要求。但是,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班本课程的开发率低,不能有效地推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
        首先,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升,没有站在组织者的角度积极构建班本课程的框架和体系,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实践。另外,教师忽略了对学生性格特征和学习能力的研究,学生无法主动表达个人的不同意见。班本课程的开展成为老师的一厢情愿。
        其次,教师没有主动将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班本课程相融合,无视这两点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影响。学生无法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难以实现个人自主课程学习与已有知识之间的有机融合,造成参与班级管理的能动性不足。


        最后,教师没有立足于目前的语文教材,不能挖掘身边资源,忽略了对教材主体地位的分析。学生延展性阅读工作无从谈起,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没有激发出来,造成班级管理工作的低效。
        四、小学语文高段班本课程促进班级管理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班本课程的开发落实以及创新都离不开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因此,只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才能够实现班本课程建设工作与班级管理工作之间的有机融合。教师需要严格按照学生的性格特征,积极构建教育框架和体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色及优势,明确具体的课程主题。严格按照学生的喜好来进行针对性的选择,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例如五年级时,我就设计了“走进诗词”的班本课程,用了一学期的时间来专门积累李白和杜甫的作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相关书籍,了解李白和杜甫的生平和性格特点,感悟其诗歌特点。在实践中,老师个人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班级管理水平也相应提高了。
        (二)融合学生亲身体验的班本课程
        小学语文高段教学比较复杂,教师一方面需要强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相关要求,另一方面需要鼓励学生自主积累不同的素材,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增长个人的知识,开阔视野。比如教学统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狼牙山五壮士》后,我围绕课文设计了“英雄在我心中”的班本课程。鼓励学生搜集“抗日英雄”“抗美援朝英雄”“抗击新冠肺炎的英雄”的事迹,采取看电影、讲故事、演讲、写作和表演课本剧等形式,将英雄人物的事迹与语文学习相融合,从中体会英雄的不朽和伟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不断学习中,学生读书的自觉性强了,阅读的专注力提高了。课下没有惹是生非的学生了,也没有无所事事的学生了。班本课程的顺利推进和落实,促进了班级管理的良性循环。
(三)立足于教材,发掘身边资源
        班本课程的开展要立足教材,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依据,从教材中挖掘更多的教育资源,确保学生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竹节人》时,我们师生共同设计出班本课程“我的课余生活”。学生们先使用不同材质制作竹节人,然后利用课间“斗竹节人”,最后“写竹节人”,并且延伸到用鸡蛋做不倒翁,用鸡蛋托盘做画,用树叶贴画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兴趣盎然。学生从“做”到“写”,拓展到生活中,激发了学生爱生活,爱集体的情感,班级管理也就得心应手。因此,教师要关注班本课程的开发及利用,并作为重要的载体,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达到有效地管理班级。
        五、结语
        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学科,语文课程的建设工作不容忽略,班本课程同样也不能忽视。教师需要明确教学主体,关注对学生学习个性的分析及研究,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班本课程。教师还要利用好班本课程,坚持立德树人,把责任渗透到平凡、普通、细微的班级管理之中。
        参考文献
        [1]陆晓芳.小学语文创意阅读班本课程的开发路径[J].名师在线,2020(8).
        [2]邬海燕.指向"发现生活"的幼儿园班本课程建设的架构与实践[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0,000(002):P.36-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