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丽
青岛市莱西市泰安路小学 266600
摘要:
小学阶段的课程主要由语文、数学学科组成,语文教学在小学教育中是重要的教学内容,而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学习效率,还能促进学生潜能开发。基于此,本文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阐述,旨为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要求,语文教学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过渡到了新的教学环境当中,要求教师要全面培养学生,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思维导图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语文教学的改革。目前,教师对思维导图的应用还在尝试阶段,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而学生对思维导图大多不明所以,无法很好的与学习相融合,面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教师做好全面引导,进而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思维导图的内涵和作用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脑思维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教学理论,是以人脑为依据,按照人脑运行模式,将学生学习的内容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对学生强化知识的记忆有大帮助。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将教学内容完美清晰的呈现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和记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学生也可以利用到学习中的各个方面,将学到的知识以文字、图片、线条、颜色的方式进行整合记录,还可以对后期所学知识进行补充,有利于学生清楚明了的理解知识体系,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思维导图是根据人脑的运行模式而提出的,利用了左右脑相互配合的方式,对人脑进行了假想和运用,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很好帮助,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这也正是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起到的重要作用[1]。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也要求进行改革,教师要尝试和摸索进行新的教学模式。对本宣科的教学形式,已经不符合现代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教师采用说教的模式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及时的和学生进行交流,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后也不能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问题都不够了解,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不能为学生搭建一个很好的语文学习平台,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教学,让学生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从而不能主动的去学习和探究语文知识,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在语文道路上的发展,但是具有很好的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实施语文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对语文知识的积累,目前小学生还不能有很好的语文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没有形成,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进行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3.1选定教学内容,绘制思维导图
当前小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量较少,对于抽象化的概念不能很好的理解吸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问题化整为零,选定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思维导图教学。要将抽象的知识点进行拆解,通过图片、文字的形式更加形象具体的进行知识讲解,完整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一定范围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比如:在教学《狐假虎威》寓言故事时,教师如果只是单纯的对语文教材进行讲解,学生可能不能理解故事的寓意所在,也不能很好的运用到后期的写作练习中,教师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文中出现的知识点以关键词的形式进行分解,借助板书的形式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知识结构,理解故事寓意,长此以往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很大帮助,也有助于提升学生语文素质能力[2]。
3.2完善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思维导图的绘制,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清晰的了解,进而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进行内容填充,完善思维导图,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比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时,要将文章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关系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小蝌蚪在找妈妈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又是如何解决的,让学生之间进行探讨,教师只负责在相应的思维导图中进行标注和填充,师生之间通过这种问答的形式将小蝌蚪找妈妈的知识点进行填充讲解,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思路,找到问题并解决,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课本知识,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完善,让学生回顾并积累了所学知识,通过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帮助学生更好的思考和学习,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3应用思维导图,开发学生潜能
小学阶段的语文主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教学任务相对简单。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时,要让学生养成很好的语文思维能力,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比如: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时,不要延用传统的我姓什么叫什么来自哪里的介绍方式,让学生以自己的姓名为中心建立思维导图,将自己的家庭、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等内容利用颜色丰富的画笔描绘出来,让学生和教师更加清楚的了解学生,也会促进同学之间彼此的交流,增加班级凝聚力。思维导图的运用,让学生建立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极大程度的开发了学生学习潜能[3]。
结束语
总体而言,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效率,教学质量都得到了提高,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应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顺应语文教学的改革,有效推动了语文教学任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萍.浅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93.
[2]魏碧霞.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下旬),2020(10):2+5.
[3]谢凤梅.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20(16):78-79+82.